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赵媛媛:围绕三大长期不变底层逻辑 布局未来十年医疗投资赛道

2021-08-03 17:49: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7月28日下午,“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第50场路演暨“破局*创新”时代伯乐医疗健康行业论坛在深圳福田区建行大厦路演厅成功举办。时代伯乐医疗投资高级副总裁赵媛媛发表《未来十年,医疗器械投资赛道如何布局?》主题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想清楚一件事: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投资的本质就是投未来,既要看得清行业的未来,也要看得准公司的未来。而未来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我们在纷繁嘈杂的世界中找到确定的、长期不变的元素。对于医疗行业,有三大底层逻辑是长期不变的——需求端的人口老龄化、供给端的进口替代加速化以及政策端的带量采购常态化。接下来,我将从这三大底层逻辑分别阐述医疗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从人口老龄化看投资机会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5岁以上人口约1.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8.9%上升至2020年的13.5%,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

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医疗支出是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老龄化影响医疗支出的情况,毕竟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是目前全球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从下图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医疗支出比其他年龄段人口高出四倍左右。人口老龄化将给国家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

除了医疗支出费用受老龄化影响外,疾病谱也会发生变化。从下面两个饼状图可以看到,以老年人为主的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占据主要死因构成,而且死亡率是逐年攀升的趋势。

疾病谱的改变进一步传导到诊断、治疗、康复和监测四大环节,会出现相应的投资机会与赛道,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与老龄化有关的诊疗方法,例如诊断环节中的癌症早筛、床旁诊断,治疗环节中的微创介入类器械,康复环节中的智能康复,以及监测预防环节中的家用监测产品或慢病管理App。

二、从进口替代看投资机会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近五年国产器械整体获批数量远大于进口器械,其中部分三类器械获证数量超过进口器械,例如骨科器械、呼吸麻醉急救器械、物理治疗器械、血透器械等,说明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经验摸索,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拿到医械市场的“入场券”,中低端器械领域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根据国产化率水平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国产化率超过50%的产品,这类产品技术相对成熟,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市场竞争激烈,例如冠脉支架、监护仪、生化试剂、DR等;第二类是国产化率不到50%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普遍较高,处于正在突破阶段,进入玩家有限,短期内不会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例如外周介入耗材、内窥镜、超声刀等。所以要重点关注低国产化率的赛道。

三、从带量采购政策看投资机会

谈到“带量采购”四个字,许多企业是有些害怕和担忧的,不知道哪一天自己的产品会被纳入到集采目录里,进入价格拼杀阶段。其实,从药品的集采到高值耗材的集采,带量采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趋势,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分析清楚政策背后的目的与发展规律,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带量采购政策主要目的:从国家层面,带量采购是为了开源节流,减少医保支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从产业层面,是为了简化医疗产品中间多层的销售流通环节,将工业企业从无序的流通环节中解放出来;从公司层面,是为了引导企业创新研发,避免同质化竞争。所以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利大于弊。

什么样的产品会被纳入集采呢?2019年7月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覆盖范围: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所以,对于细分市场规模大、渗透率和国产化率高的产品,会优先进行集采目录,例如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而不具备这些特点的产品集采概率会小很多。

如何辩证看待带量采购政策

1.从国家角度出发,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医保收支失衡、企业同质化、经销环节冗长等问题,所以势在必行。

2.从企业角度出发,医械领域“重销售、轻研发”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丰富产品种类,做好国际化市场布局,通过融资、IPO等手段实现资金、品牌、人才等聚集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3.从投资角度出发,投资人需要不断提升认知、扩大视野,挖掘临床刚需强、市场前景高的创新医疗器械赛道或者政策免疫属性的赛道,如医美、口腔、辅助生殖等。

声明:本文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侵权,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郑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黔西:辣椒丰收采摘忙

  • 安徽省淮北市凤凰山食品工业园贝宝食 ...

  • 鄂托克前旗第十届沙漠汽车摩托车挑战 ...

  • 全新法拉利Roma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黄澜海蜇加工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