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焦点图

300万辆里程碑已达成 比亚迪电动化进程正不断加速

2022-11-22 16:38:10中国质量新闻网

3月宣布停产纯燃油车、8月上榜2022年世界500强、10月旗下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1.78万辆、11月第3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比亚迪用一个接一个的高光时刻,证明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强悍实力。而随着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比亚迪也正式开启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庆祝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以及庆祝中国新能源汽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在比亚迪全球总部举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在现场感谢了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

销量节节攀升

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的时间;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只用时1年;如今从200万跨越到300万,时间更是缩短到半年。

半年热销100万辆,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正加速扩张。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比亚迪的零售销量达到20.5789万辆,占领11.2%的市场份额。

具体车型方面,在SUV销量榜单中,前5名中就有3款车型来自比亚迪,分别是排在榜首的比亚迪宋,销量为56318辆;在紧凑型SUV市场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比亚迪元PLUS位列第三,销量达到了20418辆;第五名比亚迪唐,销量也达到16989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比亚迪已经宣布停产燃油车,因此出现在榜单中的车型均为新能源车型,因此含金量更高。而在轿车方面,秦、汉、海豚、海豹四款车型也均有着破万的销量表现。

2022年前10个月,比亚迪累计终端销量接近140万辆,而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456.7万辆。由此可见,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惊人的体量。

多元化品牌矩阵形成,满足全场景用车需求

比亚迪在取得如此耀眼成绩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展旗下的品牌矩阵。目前,比亚迪品牌拥有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其中王朝系列产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富有中式大气之美;而后起之秀的海洋系列,则是赋予比亚迪时尚科技的新锐形象。

除了以上主打家用主流市场的两大品牌系列外,腾势作为比亚迪旗下第一个进军豪华市场的品牌,凭借腾势D9率先出击高端新能源MPV市场,自上市以来,大定认购数已突破30000辆。根据规划,腾势在未来将推出五大系列多款产品,涵盖MPV、SUV、轿车以及都市跑车等,主打中高端市场。

面向更高级别的高端市场,比亚迪将以前沿的技术成果、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完备的产业布局,构建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比亚迪表示,“仰望”不仅是一种姿态,更代表着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该品牌将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发布亮相首款车型,为用户带来性能新体验。并将发布一项颠覆性“黑科技”,在安全维度,为用户带来全新守护,这项核心技术,也会首次应用在仰望的车型上。

推出仰望以后,比亚迪也将成为自主品牌中少有的同时拥有两个高端品牌的车企。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将在2023年推出一个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特色的全新品牌。该品牌将独立于现有比亚迪品牌运营,聚焦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产品上也更具专业性,风格上较比亚迪品牌会有很大差异。而该全新品牌,也将填补比亚迪从王朝、海洋、腾势到仰望之间的市场空白。

深耕新能源领域,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比亚迪通过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阵,覆盖低端、中端及高端的各市场细分类别,形成了一个强大且全面的产品组合。

专注与专业,让成功并非偶然

能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技术层面,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通过14年间的技术研发和培育体系,使比亚迪成为一家能够掌握新能源车辆全链条核心技术的企业。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安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一点上比亚迪享有重要发言权。其拥有可安全通过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通过有效设计和技术革新,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优势被比亚迪进一步强化,同时在使用寿命和续航表现上也有着优秀的表现。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有历时5年研发的新一代纯电平台e平台3.0。该平台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特点,可充分释放电动车的潜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方面等用户体验痛点,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混动技术方面,作为比亚迪混动的第四代产品,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通过高热效率发动机、高效率电动机、混动专用变速器、刀片电池、控制系统等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让搭载该技术的产品能够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

对新能源领域的提前布局,和对关键技术的不断坚持和创新,以及丰富且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让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也成就了比亚迪品牌今日的成功。站在300万辆的新起点上,比亚迪将继续专注科技创新,以先进科技和多元化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绿色出行体验。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