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

聚焦3·15 | 得物平台疑似卖假货 鉴定结果自己说了算

2021-03-12 16:51:19 中国质量新闻网

黑牛投诉3·15专题——售假诈骗篇(一)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陈静 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或信息获取较难的产品更容易造假,比如奢侈品就是假货泛滥的领域,进口渠道因国内消费者咨询、查证较难,也常常被造假者利用。举证的霸王条款、鉴定的高昂费用、维权的复杂流程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投诉事件2020年8月,中国质量新闻网黑牛投诉平台接刘女士(化名)投诉,称自己在得物APP上购买的“全新”GUCCI品牌纯银手链疑似假货。收货后,她发现商品没有品牌卡及正品包装,只有一个小布袋还是脏的,手链更是多处严重磨损。


刘女士购买的是全新手链,收到的却是一条三无手链,且磨损严重。(消费者供图)

得物号称自己是全球领先的正品潮物交易平台,每单都是“先鉴别、后发货”,购物有保障。不过,刘女士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得物客服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点评得物平台其实就是当年以炒鞋而“出圈”的“毒APP”,由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潮流网购社区,平台交易对象以年轻人为主。

得物宣称,自成立之日起便坚定只做正品,并率先创立“先鉴别、后发货”的交易模式。“从平台发出的每一件商品,都会经过多次复核查验,包括货品真假、瑕疵分级,再将货品快递给买家,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如果鉴别为非正品,订单不会成交,商品将退给卖家。”

口号响当当,现实很打脸。刘女士的案例恰恰体现了得物所谓“专业鉴定”的虚假。

有类似困惑的远非刘女士一人,得物疑似售假问题曾引发大量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曾于去年6月29日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有关得物App的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2000年8月31日,得物还曾因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被工信部官网通报批评。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在这样的典型案例和糟糕的数据面前,很多人难免心生疑问,如果所谓的“鉴定”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那大家上“得物”,“得到”的是什么?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2021年《中国质量报》订阅广告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市场监管局开展“ ...

  •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加大实施传统制造 ...

  • 江苏省特检院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纪实

  • 山东省威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液化石油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