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家们点赞
——我读《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群部 耿燕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科普名著之一。这是一本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家史,好奇心使我翻开此书,这对从事文字工作的我而言,阅读它是有挑战的。物理课无人不晓,做科学家是很多人的梦想。当我读完此书,我才知道物理科学的探索,是多么的艰难,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科学家。我由衷敬佩书中提到的每一个人,敬佩那些矢志不渝的探索地球、空间、宇宙的人们。
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我的知识是化学元素、原子核、质子和中子;而科学家使我知道了更加精细的粒子、夸克和胶子等等。这些我们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但它们是存在的。上帝粒子指的是希格斯波色子,2012年7月4日,酷似希格斯波色子的新粒子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被发现,瞬间传遍全世界。为什么,因为在1964年被假设或“发明”出来了这颗粒子,在48年之后以数十亿美元的代价被发现了,且希格斯波色子意味着希格斯场的存在,假如没有希格斯场的话,那么组成你、我和可观测宇宙的基本粒子就不会有质量,也无法构建任何东西。这就是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原因之一。寻找的希格斯粒子也是诸多科学家提出问题的答案。
“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以及它的科学性、严谨性,是专业工作者感兴趣的,而让我震撼的是他们的精神。是一个又一个的巨人承前启后,在探索揭示科学奥秘的途中,展示的艰苦、坚守、坚韧的优秀品质。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德国女数学家埃米•诺特,她从未担任过正教授,但她得到了爱因斯坦的高度评价,“基于那些目前在世的、最出色的数学家的评价,诺特小姐是女子高等教育有史以来所造就的最具创造力的数学天才。在很多最有天赋的数学家辛勤探索了几个世纪的代数领域,她发现了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已被证明对于今天新一代数学家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的智慧,还有她蹉跎的经历。在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赫赫有名的杨振宁曾有的尴尬,为了寻找强作用力的量子场论,他开始思考能够把诺特定律应用到强相互作用的方式。杨振宁与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米尔斯研究出来的方案,又涉及一系列的新问题,以至于在报告现场被问住。这是每个科学家都会遇到的境遇。希格斯本人在发表自己的论文时也遭到过拒绝,希格斯机制也并没有马上赢得人们的信任。当然,书中还提到很多的丁肇中、费米、卡尔、盖尔曼、米勒及特霍夫特等等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以及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精神,才有了“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才有了人们对宇宙地球的了解,打破了人类认知的局限。
科学家的一小步,是人类认识前进的一大步。我们没有理由不心存敬佩,那些行进在理解物质基本特性的奋斗之旅中的前人和今人,无论是成功还是与真知失之交臂,我们都为他们的精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