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黑龙江>>

对伊春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查

2006-11-02 13:4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此认识,我们对全市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行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制建设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伊春市的食品生产、加工、餐饮与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伊春市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08户,其中小麦粉12户、大米59户、食用植物油22户、酱油食醋12户、腌制品101户、乳制品4户、速冻料面食品3户、白酒64户、啤酒1户、糖果1户、饮料及饮用水45户、冷冻饮品8户、茶叶1户、果酒9户、酱腌菜8户、炒货2户、蛋制品1户、薯类淀粉3户、酱类制品3户、豆制品222户、糕点制品144户、其它类别食品72户(包括山野菜、面食加工等)、食品相关产品11户。有75户企业的79个申证单元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6户白酒生产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户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婴儿配方奶粉工业生产许可证。年生产能力2348万吨,从业人员5541人,有资质专业技术人员883人。全市食品批发企业113户,专卖店248户,大中型超市6户。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伊春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52.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2处,建立了林业山野菜、山野果等改培基地面积12万亩。全市现有以地产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80余家,生产产品100余种,有18家53种产品获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其中有机食品15种、绿色食品33种、无公害农产品5种)。产品覆盖了粮食,蔬菜、畜产品、山特产品等六大类。全市有餐饮业11200家,其中学校食堂25家,托幼机构124家,宾馆餐厅24家,大小酒店、饭店、小吃部11027家,从业人员33600人。

监管的情况

   食品行业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伴而生。伊春市的食品行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势态迅猛,因素很多,尤其借助了全市绿色食品业、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拉动效应。

    纳入日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建立领导与组织协调。2004年8月,伊春市成立了以副市长张金铸同志任组长,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并以市农委、市畜牧局、市环保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市的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这一机构,为全面贯彻“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指导、各方联合行动”国发〔2004〕23号文件精神,做好伊春市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拔专款、发文件,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全面发挥好新设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组织职能,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为办公室购买办公和执法设备、办案和监督检查拔发专款,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伊春市还用政府文件印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重要工作部署。市政府先后印发了《2005年伊春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2005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伊春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等,有力地推进了食品安全工作。今年8月底,市政府召开十一届三十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上,听取了伊春市食品企业发展情况、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当前存在和下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前段工作成绩给予了肯定,对需要解决和确定的问题做出了决定。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委员会成立后,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制发了委员会会议、委员部门责任、信息联络、投诉举报、督察督办、事故报告、食品安全宣传、办公室工作职责等八项制度。按照国家和省的精神,今年又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待审改后下发。按照黑龙江省的部署,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伊春市食品放心工程方案》、《伊春市加强肉制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伊春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还编制了《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食品、药品、特大火灾应急预案》,确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为实施食品的放心工程、专项整治和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突出重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按照《伊春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突出重点,下力抓好以粮、肉、菜、果、奶、水产品为重点的六大品种和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四大环节。

   食品源头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伊春市农业部门从种子、农药、化肥等基础抓起,着力开发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打好绿色牌、有机牌、标准牌,有计划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已有18家53个产品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识,特别是去年全市种植的3万亩无公害蔬菜,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农业部门组织的验收与认证,进而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农产品标准综合示范区的推进,确保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环保部门加大了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跟踪指导和监测力度;畜牧部门开展了查处“人——猪链球菌”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养殖、定点屠宰厂进行了网式专项检查,加大了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食品加工环节得到有效整治。伊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把食品生产准入关,对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了13类食品安全准入培训,严历查处无证生产经营,把食品安全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加工环节、每种产品,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制定了三级联动措施,划分打假责任区,成立打假责任组,确保了从源头抓质量的有效性;采取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81万元,购置了食品检验检测设备,填补了伊春市食品部分检验检测项目的空白。组织相关部门对肉食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取缔了两处屠宰黑窝点,强令拆除了锅灶、木案子等屠宰设施,收缴了猪肉、牛肉、并对其进行了处罚和公开曝光。

   流通领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伊春市工商局加大了对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重点打击食品行业中的无证无照经营、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组织对全市各类食品批发和集贸市场、早夜市、农村大集、个体食杂店等开展了“六查六看”活动,收到显著成效。伊春市卫生局法制科和卫生监督所常抓不懈,突出重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校食堂、餐饮行业及散装食品经营业进行了系统排查整治,依法处罚了9家店铺;加快了餐饮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全市共有1470家通过了食品量化三级认证,避免了食物大的中毒事件发生。专项整治以来,伊春全市共检查生产、加工、经营企业5797户,处罚违法案件75起,涉及物品总值360万元,取缔无证企业20户,吊销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5户,增强了食品安全信誉度。

    倡导诚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全面启动。

   成立领导小组、专设办公机构。为从根源上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上档次,伊春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自组建就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抓住不放松,成立了伊春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由市食品监管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下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食品放心工程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起草《伊春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全市。

   确定试点,开展工作。伊春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伊春市食品行业的实际,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4个环节中,选定了嘉荫县无公害食品基地,黑龙江翔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伊春市酱菜厂、伊春市鹿堂生物有限公司、伊春职业学校饮食服务中心、伊春市四海生态园酒店、铁力市一中食堂、伊春市百姓超市、伊春市客隆超市九个单位为试点企业,召开了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开始了试点工作。为搞好试点工作,目前已结合实际,制发了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督查制度等五项制度。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通过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实现了靠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状况和信用质量,有力地推进了试点工作向深入发展。

    形成氛围,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制定了《伊春市食品安全工作宣传方案》,明确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总体要求、组织领导、工作形式、重点内容,为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认真执行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信息工作制度。每个相关部门都有专责信息员,相互间都建立了稳定、畅通的联络渠道和沟通方式,办公室定时通报信息情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坚持集中宣传和专项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编发《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及时刊发全市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的情况,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揭露、曝光违法犯罪事例,报道重质量、讲信誉典型,宣扬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传递党和国家食品安全工作精神,使得信息资源共享。

   坚持重要活动日重点宣传。每蓬元旦、春节、中秋、国庆、9.15等各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日,食品安全监管各单位悬挂条幅主动宣传,散发传单,摆放名优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展示进行宣传。同时还组织食品安全诚信承诺和现场公开签名倡议等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力,提高企业诚实守信的自律意识和百姓对诚信企业的信任度。

   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全面宣传。面向社会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一方面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予以警示;一方面宣传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和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取得的成绩,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能力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意识。开展食品放心工程以来共编发《食品安全工作信息》12期,电台电视台播发食品安全有关新闻9项,《中国食品质量报》、《伊春日报》、《林城晚报》刊发食品安全有关新闻86条。通过宣传,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大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管食品安全的氛围越来越浓。

 问题与建议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食品安全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不同,给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调查中感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有国发〔2004〕23号文件的原则分工,但由于涉及的行业多、品种多、环节多,再加上伊春市政企合一的体制特点,使部门间上下间出现了一些工作的交叉和空档。另外,食品安全监管组成单位中,有些是政府组成部门,有的是上属直管机构,在一些区里没有设置派出机构,使该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委员会组成单位出现空缺,开展工作有所不便。为全局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像友好区、伊春区那样,党委高度重视,区长亲自挂帅,主管副区长一抓到底,做到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各方面协调地方政府负总责。二是不论是政府组成部门、还是属直管机构,像铁力市那样,食品安全监管各单位,紧紧围绕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本部门职责为工作基点,以食品安全为宗旨、做到抡前抓早、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三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加强衔接,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度,消除空档、堵塞漏洞,理顺关系,强化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一贻误。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监管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能否落到实处。调查看,伊春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的还有“勒、拿、卡、要”,用原则交人情的行为;法律法规知识不适应工作、法律意识差的现象;检测检验技术水平低,贻误工作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数量不够等状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市卫生监督所现仅5名专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人员,第一学历大专生仅1名;高、初级职称各一名、中级3名。按国家卫生部要求,卫生监督技术人员高中低配置比例为3:5:2,伊春市现为0.6:4.9:4.5,而且高、中级人员90%在市级和两个县(市),自八十年代以来,没有一名正规院校大专生充实到区级工作。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尤显必要。一要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胜劣汰,竞聘上岗,调整监管队伍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结构。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扩充监管队伍数量。三要通过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监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四要严肃惩戒、秉公处罚,警钟常鸣,保持监管工作的执法执纪形象。五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在职培训等方式方法,增强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六要实行激励机制,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福利待遇,调动监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伊春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三、增加食品质检设备的投入,改变检测检验手段落后的现状。

     在过去经济不发达时期,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卫生。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现阶段,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化学污染,有农药、激素、各类添加剂等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时,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生物污染,食品有转基因等问题。调查看,伊春市的食品质量检测检验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卫生监督所、市工商局有些必要的质检设备外,其它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农、牧、副业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的管理部门,当前只能主要靠看、问、闻、摸等感观方式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这种原始、落后的检测检验方法,对现代食品的质量工作显得无能与尴尬。

   建议近早地增加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优先增剂对农、牧、副业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监管部门质检设备的投入,为在产品质量保障上加快伊春市绿色食品业、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的大发展,从源头上建好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食品基地,搞好动物防病、各类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无污染工作提供现代检测检验手段。要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自检、委托检验工作的督查、监管力度,杜绝有些中、小企业产品不经检验就出厂的现象再度发生。

    四、加大执法力度,漩注重搞好专项整治。

     随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人数增加,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点、经营户在城乡各地迅速增加,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落后,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较为普遍。食品经销方面,熟食裸露食品“两罩一套”推行缓慢;散装食品销售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不到位;现做现卖业主着装不洁,不戴手套、口罩、帽子、健康证;有的业主使用非食品包装物;有的经营“三无”食品;个别餐饮店没有消毒设施,生熟交叉,违法购用“三无”原料;不进行健康体检,无证上岗,给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 建议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业。加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力度。重点推进食品经销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和公布制度。认真落实《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大力推行裸露食品使用“两罩一套”。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法彻查食品安全大案、要案。

   五、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三网”建设,创造诚信经营、安全消费的社会氛围。

   目前市场上许多低劣食品久治不绝,许多假冒食品禁而不止。除市场体制不健全外,与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水准有很大关系,还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行业在一定意义上是“道德行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除立足于发展经济,还要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水准。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启发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让生产经营者了解食品的安全知识,使他们明白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实行制度约束。对生产经营主体,要建立信誉档案,划分类别等级,及时公布与众。开展活动引导。开展争创诚信系列活动,利用各种形式表彰,引导生产经营者“讲诚信、守诚信、树形象”。推进典型示范。诚信典型要大力宣扬,在全社会形成尊敬、支持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加速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开设连销超市、建立放心店,促进种植和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流通现代化、市场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信用普及化,全面提升伊春市食品安全水平,增强群众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