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河南淮阳县促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淮阳黄花菜发展侧记

2012-02-23 07:50: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遍地黄花漫天香

——河南淮阳县促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淮阳黄花菜发展侧记

    □ 齐立勇 杨会玲 本报记者 孙中杰

   “我家的黄花菜实行标准化种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从1500公斤提高到了1800公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价格也从每公斤不足2元提高到了3元,单位面积能挣差不多6000元钱,让俺真正得到了实惠。”说起黄花菜给他家带来的实惠,河南淮阳县曹河乡盐场村民王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河南省十大著名特产”之一的淮阳黄花菜,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外地黄花菜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而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其“双层六瓣、七个花蕊”的特点更是独一无二。因此,淮阳黄花菜自古享有“席上珍品”和“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陈州)郊游时,品尝过黄花菜后,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给予极高的赞誉。

   然而建国后,黄花菜种植面积大大萎缩,仅零散分布在淮阳西部区域的几个乡镇,再加上淮阳黄花菜的种植和加工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技术落后,产量低,采摘季节遇到恶劣天气易发生霉变,从而影响了黄花菜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加之缺少品牌保护和市场管理,与其他农产品相比,黄花菜效益明显低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导致了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如何将淮阳黄花菜这块金字招牌重新做大做强,让它成为支撑一县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的大产业。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为规范淮阳黄花菜的栽培和加工,先后成立了淮阳黄花菜开发办公室、黄花菜科技研究所、淮阳黄花菜种植协会,强力推进黄花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并于2008年申报并取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此举对淮阳黄花菜声誉的提高、国际市场的拓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该县抓住机遇,积极采取发展黄花菜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乡村户三级宣传服务网络、聘请专家给群众讲课以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等系列帮扶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目前,淮阳黄花菜种植基地已达12个,发展黄花菜专业种植面积从原来不足700公顷增加到了2000公顷。

   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得益于职能部门的规范和管理。几年来,淮阳县质监局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依托,在黄花菜种植、加工、销售、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该局不仅制定了《淮阳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使淮阳黄花菜生产纳入到了法制化轨道,切实有效地保护生产企业和菜农合法权益。县质监局还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根据淮阳黄花菜生产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顺利完成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淮阳黄花菜》的制定,并于2010年6月份予以发布实施。同时该局以质检机构化验室为主体,联合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检测机构,从黄花菜的培育、种植到生产加工实行全方位跟踪检验,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建立了质量检测体系。

   去年底,淮阳黄花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列入了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这是淮阳黄花菜地理产品保护工作又一实质性突破。不仅如此,淮阳质监局还先后查处假冒淮阳黄花菜3000多公斤,对38家违法商户进行了查处,维护了淮阳黄花菜良好信誉和形象。“自从淮阳黄花菜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我们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产值都有30%~50%的提升。”淮阳县金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义如是说。

   据了解,该县先后出台多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协调金农实业公司与郑州河南中美矿业集团达成合作,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了年速冻保鲜2万吨黄花菜冷库项目,一期投资1.7亿元,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项目采用己申请国家专利的国际领先黄花菜保鲜技术,有效解决了鲜黄花菜不易保存的难题,投产后可安排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年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5年时间内可拉动全县推广种植黄花菜近7000公顷,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集黄花菜种植、保鲜、干菜加工及休闲食品开发一体化的专业基地。目前,淮阳黄花菜已成为了淮阳县的农产品支柱产业,价格在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供不应求,产品不断向品牌化、系列化、多样化发展,形成了生产与加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淮阳县黄花菜产业发展已然奔上康庄大道。《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