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一个人和一棵树

2011-01-12 07:37:25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戴占军

   虽然我经历过不少所谓“神鬼传奇”,但我并不迷信。不过,在林场黎明前那个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我确实是被一声声莫名的、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呼唤惊醒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想起我来到伊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穿上衣服,抓起相机摸出房间。此刻,同住的朋友们还都在梦乡,东方云雾迷蒙的山线上,刚刚透出一缕似有似无的晨曦。

   我这次的“伊春库尔滨冰雪之旅”,真格的是从铁力这座小城开始的,而此前所领略的哈尔滨冰雕雪刻,不过是这次后来被简称为“库旅”的前戏。

   走进这座宁静得出奇的小城,就来到了被称为“绿色大氧吧”的小兴安岭脚下,来到了让世人向往的伊春。自然,那些后来与我结下莫逆之交并被我称为“文匪”的朋友们,也是从这里开始浮出“雪”面的。

    晨兄开着车抵达铁力的街口,两位我初次谋面的东北汉子,早在瑟瑟的寒风中迎着呢。

   这两位仁兄如果拿出来单个说,多多少少也是有点儿特别,但要把哥俩放在一块儿,那可就更有看头了。

   一个是“国”字形大方脸,一脸横肉架在粗壮的脖子上,身材魁梧,粗手大脚,走起路来咚咚作响,有拉风扯火之势,让我一眼看去,想起座山雕手下的“八大金刚”。这就是傅兄,后来把持了“库旅”的“政委”宝座。他是当地的知名作家,散文写得让人柔肠寸断,真不知他那硕大的“匪的躯体”里,是如何隐藏着雪花般绵密的情愫?

   另一个是尖长的瓜子脸,一头敢和武当山道士比美的长发,更衬托出下颏尖锐到有如狼毫毛笔的笔锋。身量瘦而高,半长的羽绒服让他穿着直逛荡,腿细细的,感觉是俩麻秆儿挑着一条棉被单子。东北这粗犷的黑土地上,如何种出这么一枝“婀娜的庄稼”?此人便是伊春的书法家范大师。他总是“袅悄儿”地踩着猫步,怕惊着谁,但冷不丁一句敲边鼓,能把你乐到两条肋叉骨兀自冒烟儿。后来他当上了“库旅”的“宣传部长”,愈发飘飘的成仙得道一般。

   至于“库旅旅长”并最终沦落为“裤头”的仁兄,以及诸位当官带长的弟兄们,因篇幅所限我就不一一描述了。总之写出来够你看半拉月!

   不过,我在林区的第一个凌晨,被魂灵一般的呼唤惊醒并想起的那个人,并不是让我喜欢的这一群中的任何一位,而是一个已经逝去的林业工人,一个刚刚入选“感动中国100人”的普通的劳动者。

    他叫马永顺。我住宿的这个林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晨兄约我来伊春,不单单是请我来踏雪,也不仅仅是让我结识一批当地的文人墨客,而是还想让我深入了解一个人。这就是从“伐木能手”到“育林先锋”的马永顺。

   对于这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为人们所熟知的劳动模范,我并不生疏。记得当年我在工会报刊工作,还曾报道过他“一人完成6个人伐木量”的事迹。但他真正让我和许多中国人、外国人感动的,是后来发生的事。眼看着小兴安岭被乱砍滥伐一层层“剃光了头”,马永顺觉醒了。他说:“可不能吃祖宗的饭,造子孙的孽呀。我觉得我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下了大山的一笔债!我一生砍倒了36500多棵树,这笔账,我要还上!”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马永顺上山种树,90年代开始带领全家老少一起上阵。到他2000年去世前,他实现了自己对小兴安岭的承诺,和家人一起植树超过了5万株。

   一个在伪满统治时期来闯关东的宝坻汉子,一个解放后从“伐木能手”到“育林先锋”的林场工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中国人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1988年6月,马永顺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

   晨兄作为某高速路的建设者之一,一直积极宣传不仅要修建一条富民路,更要修建一条“环保路、绿色路”。而这样一条穿越铁力马永顺林场的路,更让他与“马永顺精神”产生了共鸣。他请我来实地感受,希望采取某种艺术形式,让“马永顺精神”广为传播,发扬光大。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能力,但我已被自称“小马”的这位过世的老人家实实在在地感动了。尤其是我脑海中反复蒸腾着马永顺的故事,并在那样一个寒雾透骨的清晨,循着莫名的呼唤走到雪野中的时候,面对着那样一个让我惊骇而又震撼的场景,我对马永顺,对生态保护,有了彻入骨髓的理解和认知。

   在那样一个雪野的微茫和天光的迷离交织成混沌一片的林场之晨,我被眼前的空旷和空旷之中的那仅有的一棵老山榆惊呆了!

   昨夜,我是从酒桌上迷迷瞪瞪进入林场这处驻地的,漆黑的夜和醉人的酒力,让我看不清四外景致。在我的期望中,我想象着我的周围,应该是林木森然,枝条如炬。然而,此刻的现实是,在我的脚力所可能抵达的一片广阔的范围里,却坦坦荡荡,空空如也,皑皑的白雪铺陈开来,给人一种漫无边际的骇然。只有目尽处的山峦之上,依稀着树林的影子,告诉你这是在中国最著名的林区。而俯身向远方送目,在一两尺厚的积雪之下,仿佛可辨别出砍伐后遗留的树墩,一丛丛地呈现出波浪状的起伏,让人生出难以言说的惆怅。

   在这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雪野之上,那棵唯一的老山榆,那枝丫峥嵘而又呼啸着悲凉独孤的老山榆,便就格外地打眼撞心,让你不能不瞩目并惊诧于它的存在。

   在那个寒冷得伸不出手的凌晨,目光越过平展展的雪野,我呆呆地凝视着它,仅仅是感觉到了这棵老山榆的奇异却不知为了什么。我支起三角架,反反复复拍了它几十张照片,由于积雪太深,天上的雪还在时缓时急地扑打下来,我不能走到它近前去,只能透过我那只勉强够用的200长焦镜头,远远地看着它,拍着它——从曙光初透,一直到天色放亮。

    那是我此行真的被冻僵的一次,但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忍离它而去。

   后来在赶往库尔滨和大菁山的旅途中,我和晨兄谈起马永顺,谈起那棵树。而他讲给我的故事,让我有种灵异感,下意识地直挠头皮。原来,那棵老山榆,是一棵神树,被当地的山民尊为“圣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被孤零零地保存下来。据说,这里原本是一个树木环抱的小屯子,但有人要在这儿搞开发,所有的树木都连砍带伐铲平了,只有这棵老山榆,老百姓说啥也不让动。

   这棵树,从画面上看并不十分粗壮,但要走到近前,却是两个人也抱不拢。它的树龄约摸有二三百年,树下有洞,当地传说曾栖有白狐或有黑熊出没。早年间,在树下有一老人独居,与乡邻素不往来,众人不知其来自何时何地何方,也不知他逝时享年多少。而这棵阅尽沧桑的老山榆,竟在某一天突然有了灵性,百姓到树下祈子求福,荫蔽后代,异常灵验。老山榆,因“迷信”而得以留存。

    晨兄的讲述,让我默然。

   后来,我反复阅览那几十张我拍摄的老山榆的照片,尤其是注意到其中的几张,竟有大鸟栖息于树巅。但奇怪的是,在当时的拍摄现场,这棵被我一直着了魔似地盯着的老树周围,并没有任何鸟儿飞来或飞去!

   这些老山榆的照片,在艺术上也许没有任何长处可言,但却让我特别珍惜。看着它们,我想到了马永顺,想到那天凌晨让我惊起的莫名的呼唤,想到让我惊骇的空旷的雪野,想到在晨曦、寒雾和刺骨的冷风中那孤独的一株,当然,还有关于神树的传说和那只来去无踪的鸟……

   让我变成一捧泥土吧,让我的那些“匪兄匪弟”们都变成泥土吧,去偎依在那棵老山榆的根下,去陪伴它的孤独,它的顽强,它的悲怆和它的神奇!

   后来,由身在铁力的傅兄、范大师等朋友发起,在网上建立了“库旅群”,主题就是两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字——环保。《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