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林鸣:童言为什么可畏?

2009-12-30 07:35:59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童言无忌”的成语,是指小孩子说话口无遮拦。由于直白透明、天真无邪的缘故,许多童言都成为童话的发源。可不少现代版的“童言”,却令当下成年人汗颜,真切尝到了“童言可畏”的苦涩滋味。

   “网络很黄很暴力”的名言,出自一位小姑娘之口。这位名叫张殊凡的小学生接受采访时说:“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句话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有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受不良网络视听节目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已占到青少年犯罪的30%。听起来,网络像是一个“教唆犯”。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呼吁,为了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应从制度上最大限度降低不良网络视听节目和有害内容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积极为青少年提供品位高雅、丰富多彩的民族网络文化品牌。如今,手机涉黄也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从网络到手机,扫黄打非的任务相当艰巨。

   “长大了要做贪官,贪官可以有很多东西。”广州的一所小学刚开学,一个小女生在回答“长大了想做什么”的问题时,率直地说出了上面的话。大人们恐慌地认为,这个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折射出现实中“公开的秘密”,一不留神说出了一些人的心里话。当年孔子谆谆教导我们“学而优则仕”,他老人家若是能听到这段“学而优则贪”的童言,恐怕要大惊失色了吧?老实讲,社会不断披露的腐败案件,无论多么激烈的抨击,也许让一些人有点儿麻木了,但孩子的话还是极大地震动了他们。相信这个稚嫩的答案,会一直拷问许多成年人的良心和灵魂。

   “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舞蹈等,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后不怨妈妈爸爸。”这是重庆一名9岁孩子因不肯上特长班、给父母写下的一份保证书。我相信,还有很多孩子也想写出这种“保证书”,只是不敢而已。教育专家忧心忡忡地说,由于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而这类问题不仅仅来自于学校,更多的来自于“爱孩子”的家长。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不良感受颇多。比如六成以上的孩子说:“我感到疲劳”、“我感觉睡眠不够”;五成以上的孩子说“家长唠叨让我心烦”;四成以上的孩子说“我感到心理上有压力”。据说,在一些孩子中间,流传着一种报复说法———等爸爸妈妈老了,出钱让他们上舞蹈班。正是:君子“报仇”,廿年不晚。

   比语言更有力量的是行动。最近南京一个10岁小学生,举办了一场耗资百万元的生日宴,特等奖是3辆小轿车。此外还有翡翠饰品、笔记本电脑等系列奖品,极度奢华的场面,让到场嘉宾感到震撼,令全国读者目瞪口呆。“小寿星”决定,将总价70万元的礼金和物资全部捐献灾区。按说,人家举办生日宴会,豪华或简朴,都与旁人无关。但此事还是引起坊间惊呼:这世界变化太快了,连善举都进入高调和高消费的时代了。

   我们常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孩子们观点、语言以及行动,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显然,在压力、早熟以及社会影响和各种诱导下,孩子不再是从前的孩子了,童言也不再天真无忌。这使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陷入矛盾之中,他们既期望又恐惧———一方面很想倾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同时又害怕他们的小嘴又吐出什么惊天话语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