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人肚子不是野物的“坟”

2009-05-27 07:10:3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曾有人戏言:“现在广州没有天鹅敢落下来,因为一落下来就煲成汤了。”这份诙谐实在过于沉重。据粗略统计,在广州这个“食野成风”的城市,每年都有百万只(头)野生动物葬身人腹。一位研究犯罪的专家甚至如此形容:“野生动物走私,已成为继军火、毒品之后第三大走私贸易。”

   国人的头上,一直戴着滥吃的“破帽子”。客观地说,我国是世界上食用野生动植物最严重的国家,人们几乎无所不吃。穷得时候,为了果腹充饥;富裕之后,则是为了提升“品位”。大量野生动植物被塞进人的肚皮,其后果是相关物种的国内资源量大幅度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贪吃和贪污的罪过同等严重。目前,为了遏制贪吃狂澜,全社会常会使用几种“战术”:其一是“骂”。据报道,南方某地的餐馆竟然挂出“想吃天鹅肉,请出一千元”的招牌。经媒体调查,那儿家家都有鸟肉上桌,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天鹅也能吃到。中国人都知道一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敢吃天鹅,难道您就不怕当癞蛤蟆吗?这种骂法,能否让食客知耻?

   如果骂战失灵,动物学家就会“吓唬”食客———专家称,吃熊掌、摆蛇宴是很多人的追求,因为传统观念中认为吃啥补啥。研究发现,食用野生动物对身体有害无益。因为许多野生动物本身就是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包括豹子、獐、蛇等珍稀动物,如果食用,很可能一并“享用”寄生虫和病原体。另外,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导致很多野生动物体含有毒物质,如食用也能危害健康。一项调查显示,近来,一些山区林场里肺吸虫病的几率重新抬头,这和当地居民食用野生动物有很大关系。诚然,恐吓不是战斗,但或许有效。

   如果吓唬还不行,那就奏响“哀乐”吧。近年,媒体特别喜欢操办赚眼泪的感动节目———不是感动这个,就是感动那个。那么,是否可以请出一位动物明星,当众讲述一下它们悲惨的遭遇?我要是一只动物,就盼着能举办一场“感动人类”的节目,让那些灭绝动物和濒危动物依次出场,对人类的“暴行”进行血泪控诉。我就不相信:鹤唳狐鸣,打动不了铁石心肠?

   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的丑恶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和“国耻”,理应像对待毒、赌、黄、走私、盗版一样,予以坚决遏止和打击。这种野蛮的违法行为呈蔓延之势的事实,提醒我们加强和改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探讨更为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许多环境工作者形成共识: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而目前的法律条文,是难以管住饕餮的大嘴巴的!还有,战斗在禁吃第一线的公安人员说得好:不光要打断它的“运输线”,更要拜托政府部门风气的根本转变。这就是说:只有当官的不吃,民口才能禁。

   沉重之中,南方传来轻松消息。听说广东人喜欢上了新“野味”———起初我心里一惊,他们又惦记上了什么?原来,此野味不是彼野味———广州市区内多家菜市场里,一些昔日深山野草,如今变成新鲜野菜,深受市民欢迎。一公斤香椿叶卖到了40元,贵过鱼肉一大截。在许多餐馆,包括紫背菜、银丝菜、人参菜、马兰头、水芹菜、珍珠菜、益母草、枸杞叶等野菜,被做成多种特色的“野味”,做法有上汤、蒜蓉炒等,令食客大快朵颐。从前有句话说:“广东人的胃,野生动物的‘坟’。”看来这种说法有可能改改啦。野物变野菜,说明广东人的餐饮文化有了巨大进步。当然,真正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野生动物变成餐桌上的菜,人类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