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满枝头 农民喜上心头
四川仁寿县文宫镇实施标准化种植摘掉贫困帽子
在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眼下正是枇杷果满枝头、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飞跃村一组农民刘远志告诉记者:“我们村的农民靠标准化种植枇杷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楼房,基本上家家有电话、有手机,有摩托车或农用运输车,个别种植大户还购买了电脑以便及时了解枇杷市场行情,促进销售。”
仁寿县是四川省第一人口大县。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枇杷的规模化种植费尽苦心,请来专家传授种植技能、修建运果专用水泥路、修建水果销售市场、组建农业枇杷协会,光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达到300余万元。但由于初期是农民散户种植、技术落后,因此果质不良、售价低,更谈不上形成自有品牌,种植枇杷回报率低,农民收入不高。
2002年,仁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在文宫镇以枇杷为项目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将枇杷的规模化种植、品牌创建与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省市质量技监局的正确领导下,仁寿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展了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文宫镇规划了10个种植枇杷的专业村,农民的所有农田土地都用于种植优质枇杷;同时还规划了13个副业村,农民除保留田地种植粮食外,其余的山地全部用于种植枇杷。在这一过程中,仁寿质量技监局制定了文宫枇杷系列地方标准,将枇杷的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分类、包装、运输都作了统一、科学、规范的规定,确保了文宫枇杷的绿色无公害、果型均匀、果质优良。现在该镇枇杷的种植户已达到8700户,种植面积已达到1800公顷,销售年收入达到1.2亿元。
标准化种植不仅使文宫枇杷果大味甜、一路畅销,也帮助该镇农民脱贫致富,农民纷纷拆掉了原有的土房,盖起了如今整齐划一的新楼房,还购买了电脑、汽车等,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