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头条

比亚迪“汉”凭什么获得中国汽车健康安全指数最高分?

2021-04-16 14:13:17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曹璞 深圳报道) 评价一款车,除了主、被动安全之外,挥发性有机物(VOC)、车内气味强度(VOI)、电磁辐射(EMR)等指标对消费者同样重要,它被业界赋予了一个概念——“汽车的健康安全”。近日,记者获悉,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车型汉以全项第一的卓越表现,通过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用科学的测试标准和评判方法权威认证,获得“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五星评价及2020年度推荐车型荣誉。


比亚迪·汉。图片来自比亚迪官方

去年,比亚迪推出C级车汉时,记者并没有预见它会在市场掀起什么浪。然,出乎意料的是:汉很快就实现月销量破万。特别是汉获得“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评价最高分,更是让记者眼前一亮。13日记者走进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工厂,开启了一次特别的“汽车健康之旅”,去探究这个荣誉背后的成因。据悉,邀请媒体走进工厂,围绕比亚迪汽车健康安全进行展示还是第一次。

比亚迪·汉进京赶考


王朝网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汪青峰曹璞/摄

王朝网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汪青峰像剥洋葱一样,向记者分析了汉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他说:“去年汉实现了3个月的连续破万,也快速地突破了5万辆的销量。来到今年,我们在3月份又再次实现了销量破万,达到了10323台,实现了4个月的销量过万,累计已经达到了6万+的销量水平。这个业绩意味着在中国的中大型市场里排位在第四,前面3位是大众比较熟知的那些豪华品牌,就是BBA(奔驰、宝马、奥迪)。 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包括中国品牌一个里程碑式的这样的一个进步。这个业绩其实是站在了一个新的一个高度,这不光是对比亚迪自己,对中国品牌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仔细分析汉销量区域构成,我们发现:汉的销量72%是在一、二线城市完成的,意味着汉在同类产品中真正地进入了中国的主流的细分市场,我们特别感谢用户对我们努力的肯定和支持。其实销量的背后,是比亚迪追求的‘质量内涵’,即:汉重新定义全球新能源C级轿车安全、性能、豪华新标杆。”

近几年来,汽车合资企业凭借技术、资金、中国市场耕耘了三十年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以及已经锤炼到炉火纯青的营销手段向中国更深入的市场施压,自主品牌靠什么顶?记者曾经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然而,随着几场自主品牌战略发布会,以及深入自主品牌企业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十几年来埋头积累、勇于挑战,终于让他们实现了曾经确立的目标。“在主流的、核心的一线市场,”汪青峰说,“我们和现在核心的品牌站在了同一个赛道,闯进了一个真正的、主流豪华车的市场。”

见识到了可以放下大巴的电磁检测室

电磁干扰、电磁辐射检测室,去年记者在华晨宝马见识过。但是,能够装下一辆14米长的大巴、三轴主动加载测试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检测室还是记者第一次见到。据说:国内车企,当前仅此一家。并且,该检测室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证,同时具备实现欧美、日本等国家标准检测的能力。“不然,我们的车怎么可以出口到他们那里去?”陪同参观、讲解的工程师说。

这间检测室总投资1亿元、面积达3500平方米、2014年投入使用,从设计到材料全部都是由德国供应商提供。记者走进4.5米宽,4.2米高的大门,工程师解释说:这是为了让体量大的车辆可以进出,而轮毂转盘直径10米,也是为了检测“大家伙”用的。不过今天这里放置着一台汉轿车。而大家看到满墙的椎型体是由吸波材料制成的,它们是为了吸收检测室里的电磁波、创造一个“干净”的检测环境而存在。

两位记者受邀请钻进了待检测的汉中,车辆在轮毂上模拟40公里/小时的速度,测试结果为0.810v/m。我们来到另一个办公室,直接测试正常照明的白炽灯,结果显示:1.190v/m。这意味着汉在行驶的时候释放的电磁辐射比白炽灯还低。“所以,”给我们演示的工程师笑着说,“开我们的汉,不用担心电磁辐射,它工况下释放的电磁辐射比灯泡还低,孕妇坐车是安全的。”


陈晓宏博士做汽车电磁、电磁辐射主题演讲。曹璞/摄

陈晓宏博士,精瘦、干练,毕业于香港大学的他在比亚迪工作10年了,现在是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EMS首席专家,带领着超过百人的工程师团队。他说:“我们知道,电越来越多地代替了机械的驱动,因此,我认为具备良好电磁兼容的必备的车辆安全保障,而电磁辐射则关系到司乘人员的健康安全。”


车辆电磁兼容都涉及哪些方面?看图。曹璞/摄

陈博士给我们展示了一页PPT,上面显示车辆围绕着电磁兼容包含车辆内部电器之间、车辆与外界环境之间、人员与车辆之间……5个方面。至于说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陈博士告诉我们,只有“电离辐射会对人体有伤害,而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伤害和影响的”。


曹璞/摄

陈博士把常见的家电、手机、5G和电动汽车所有的电磁频段展示给我们,并告诉我们:“这些产品所在的频段对人的健康来说都是安全的。”


曹璞/摄

关于电磁辐射标准,陈博士告诉我们: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当国家没有标准的时候,比亚迪自己干,国家准备出台标准的时候,比亚迪成为主要参与起草单位之一。


曹璞/摄

随着产品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电磁兼容、电磁辐射试验的强度也越来越大,陈博士回忆起他们承担的检测工作强度时说:“我们一轮一轮地去做900多个小时的检测。900多个小时检测是什么概念?如果没有自建的检测硬件的话,首先实验室找不到,国内能够做整车电磁检测的也就三、四家,即使是找到了试验室,每小时收费1万的价格很公道。”

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推出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评价体系中,要求在车内电磁辐射评价项目(EMR)中,测试值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0%方可以获得满分,而汉正是将这个满分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气味安全跑赢一线品牌

对汽车气味敏感的你,有没有想过去“某宝”买个空气测试仪?还真有不少人这么干了。那么,用它们测试的结果靠谱吗?


曹璞/摄

干了14年汽车环保性能研发和性能验证的、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气味性首席专家梁鹏博士给记者看了一则新闻。这是2019年2月央视新闻发布的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红产品“甲醛检测仪”的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将售价低于1000元的仪器按销量进行排序,购买销量靠前的仪器作为本次风险监测的样品。总计购买了41批次样品,近20个品牌,生产厂家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但是最终的检测数据表明:没有一台甲醛检测仪在6个环境条件下,示值误差和重复性都能满足要求。

“这个结果连我也大吃一惊。”梁鹏笑着对记者说。他自信地告诉记者:“要是你看了我们的气味检测,你就知道那个千把元的检测仪与我们的科学检测方法、手段相比,远不在一个层次。”


梁博士展示的这张图上的“竞品1、2…”都是国际大牌。曹璞/摄

接着,梁鹏博士聊回本行:“对于嗅觉来说,你能够闻到的气味就意味着这种有机物的浓度已经超过了嗅觉阈值。而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对车内的气味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关注,比国外的关注要高得多,而汉在开发的时候气味对标品牌是奔驰、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高标准终究有了回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权威测试并发布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在2018年至2020年参与测试的41款车型中,33个品牌(其中包含18个合资品牌)挥发性有机物(VOC)、车内气味强度(VOI)测评中汉EV单项得分和总分成绩均为第一名,拿到该项测试的历史最高分,并且是唯一三项指标全部第一的车型。这个成绩我们是怎么来取得的?在这个中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曹璞/摄

梁鹏博士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演讲,记者为他的演讲做了一个总结:对标豪华一线品牌,车内空气气味控制从原材料做起,严格管控贯穿全过程。采用六个关键环节实现汉汽车健康安全一流的目标,即:去,PVC、油浸沥青;用,新型环保PU材料;改,车身隔音材料选用水性LASD喷涂型阻尼材料;多,层次空气净化技术,包括“婴儿级”涂装清净新工艺应用;管,供、产全产业链现场;检,设备+金鼻子团队。

跟在工程师身后,记者走进了比亚迪气味检测室之一,检测室里头顶上百支灯光照射着一辆汉,站在车旁边感觉热浪从头顶倾泻下来,仿佛置身于盛夏正午炎炎的烈日之下。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是比亚迪模拟气候的检测室,在这里,被检测的车辆在60度高温下照射4小时之后,采集车内空气样本。


曹璞/摄

梁鹏博士给记者展示了汉车内有机挥发物(VOC)检测流程,我们可以看到车辆需要在检测环境中放置6小时,让气味充分释放,再密闭16个小时进行车内空气采样。而高温检测需要车辆在高温照射、加热4小时后进行车内空气采样。空气采样分六个区域,即:“小角度”,模拟开门瞬间、车内司乘人员区域、空调管道、空调制冷以及后备厢。

看到这里,用“网红检测仪”自测车内空气质量的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意识到:科学检测第一步就不是自己可以搞的呀。


图片来自比亚迪官方

除了仪器检测,比亚迪还有一支“金鼻子”检测队伍,即嗅觉好、经过专业训练的气味检测人员。比亚迪的工程师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明可以和人类的嗅觉相匹配的分析设备,所以,人工气味检测是必备的。”


插播一张图,它精炼了本篇报道的核心信息。图片来自比亚迪官方

虽然记者的采访仅一天,主要集中在与“健康安全”相关的电磁与气味两个方面,但是能够感受到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下,比亚迪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惜投入、不断探索,尽全力为用户营造健康、舒适、高品质的出行空间,让出行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