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外的拼搏也精彩
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圆满完成亚运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 朱诗瑶 本报记者 曹吉根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赛场上,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给观众带来精彩的体育盛宴。而在赛场外,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干部职工同样全力以赴,实现亚运会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目标,写下了精彩的答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亚运会前,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就已围绕食安保障制定详细方案,先后印发《亚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亚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编制驻点监管、检验检测、食材遴选、场馆热餐供应等专项方案20余个,把不同阶段任务细化为66个子项目。同时,坚持以赛代练,前期同步完成“韵味杭州”等系列测试赛食安驻点保障40余场。为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杭州市先后开展市、区两级食品安全应急演练13次。
为加强食材把关,杭州统一开展亚运会食材供应商遴选,明确食材验货标准、出入库流程,实现仓储作业全过程可视化、数据可追溯。对亚运村、运动员接待酒店、主媒体中心和大家庭饭店等,落实人员24小时驻点监管,实施从业人员晨检、菜单审查、食材验收、清洗切配、烹饪制作、食品留样、出餐供餐、清洗消毒全流程监管。
为杜绝食源性兴奋剂隐患,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餐饮服务供应商品种清单及配料表进行成分审查,审查运动员菜品1828道、配料表754项,剔除食源性兴奋剂高风险食材配料。对牛羊肉供应商开展4轮飞行检查,开展食源性兴奋剂实验室检测476批次,现场快检1253批次、毛发检测300批次。对标大型体育赛事防控要求,完成食源性兴奋剂全部60种检测能力验证,研发高速筛查技术,同时将亚运会食材纳入“浙食链”进行赋码追溯管理。
为保障亚运会期间全市食品安全,杭州市委常委会研究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工作,全市2.2万余名党政(村社)干部与23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包保对应关系,督导完成率100%。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对社会面重点食品经营主体开展排摸梳理,确定重点区域243个、重点经营主体1.06万家,组织执法人员分片包干排查,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同时,联合农业农村、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开展“护航亚运”食品安全“六大攻坚”行动,共检查经营主体24.69万家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一时间闭环处置。
为了保障观赛期间观众吃得放心,杭州市对亚运场馆周边、旅游景区、重点商圈等进行全面梳理,每个点位落实2名监管责任人,实行“日查+夜巡”。运动会前和会中,共计检查餐饮单位32597家,发现问题隐患5779个,立案查处376件,移送公安机关8件。
杭州市按照“有一定知名度、人员集聚、食品业态集中”等要素,排摸重点区域243个、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06万家,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随机暗访检查,对重点主体进行体系评估,共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92家,发现并整改问题932个,发出通报(抄告单)15份。
此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还结合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推动全市食品行业进一步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导企业规范配备食品安全总监36149名、食品安全员1573名,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前三季度综合执行率96.38%;指导企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主体责任行政约谈,今年以来共约谈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322家次,递交整改报告6666份,列为重点监管对象981家次,实施信用惩戒92家次。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及时总结亚运会食品安全服务保障经验,扎实做好第4届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两个亚运,同样精彩”。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