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知识产权>>

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

2022-11-21 14:56:50 珠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image.png

ZBGS-2022-66

珠知〔2022〕11号

各有关单位,各区(功能区)市场监管局:

为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径向市知识产权局反映。

附件: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

珠海市知识产权局

2022年11月11日

附件

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珠海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在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开展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工作。

第三条 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协同共治、过惩适当、保护权益原则,着力推动信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第四条 珠海市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珠海市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调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依法依规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

(二)协调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工作;

(三)利用信用中国(广东珠海)网站,归集各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报送的信用信息,并依法依规予以共享及公示;

(四)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行为认定,对失信主体实施管理措施。

第五条 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归集在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和获取的信用信息;

(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行为认定,报送失信信息;

(三)依职责开展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工作。

第二章 失信行为认定、管理及信用修复

第六条 珠海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将下列行为列为失信行为:

(一)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

(二)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从事专利、商标代理并受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行为;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并受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行为;

(五)提交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申请行政确认的行为;

(六)适用信用承诺被认定承诺不实或未履行承诺的行为;

(七)对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的行为;

(八)其他被列入知识产权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具体条目且应被认定为失信的行为。

第七条 存在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所规定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但能够及时纠正、主动消除后果的,可以不被认定为失信行为。

第八条 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依据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裁决和行政确认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认定失信行为:

(一)依据非正常专利申请驳回通知书,认定非正常专利申请失信行为;

(二)依据恶意商标申请的审查审理决定,认定从事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失信行为;

(三)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从事违法专利、商标代理失信行为;

(四)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失信行为;

(五)依据作出的行政确认,认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驰名商标认定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专利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登记申请过程中存在的提交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申请行政确认的失信行为;

(六)依据作出的行政确认,认定专利代理审批以及专利和商标质押登记、专利费用减缴等过程中适用信用承诺被认定承诺不实或未履行承诺的失信行为;

(七)依据行政裁决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的失信行为。

第九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失信主体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一)对财政性资金项目申请予以从严审批;

(二)不适用信用承诺制;

(三)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提高检查频次,依法严格监管;

(四)取消珠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报资格,取消知识产权资助资格;

(五)依据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应采取的其他管理措施。

第十条 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认定失信行为后填写失信信息汇总表,附相关失信行为认定文书,于五个工作日内报送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在收到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报送的失信信息汇总表等相关材料后,在信用中国(广东珠海)网站与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官网上公示,对失信主体实施为期一年的管理措施,自失信行为认定文书作出之日起计算,期满解除相应管理措施,停止公示。

第十一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失信主体实施管理措施未满一年,该失信主体再次被认定存在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失信行为的,该失信主体的管理和公示期自前一次失信行为的管理和公示期结束之日起顺延,最长不超过三年。

同日被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认定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管理和公示期顺延,最长不超过三年。

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对实施管理措施规定了更长期限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认定失信行为所依据的文书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应于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报送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收到相关信息后停止公示,同时解除相应管理措施。

已被认定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可以在认定相关失信行为所依据的文书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后,及时申请更正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主体被认定存在失信行为满六个月,已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主动消除有关后果,且没有再次被认定存在失信行为的,可以向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信用修复。

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开展审查核实,作出是否予以信用修复的决定,决定予以信用修复的应当将相关决定报送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决定不予信用修复的应当将不予修复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在收到予以信用修复的决定后停止公示,解除相应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信用修复:

(一)距离上一次信用修复时间不到一年;

(二)申请信用修复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事实等行为;

(三)申请信用修复过程中再次被认定存在失信行为;

(四)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

第十五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可将失信信息发各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供参考使用。

第三章 严重违法失信主体认定及管理

第十六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依职责将实施下列失信行为的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一)从事严重违法专利、商标代理行为且受到较重行政处罚的;

(二)侵犯商业秘密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较重行政处罚的;

(三)故意侵犯知识产权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受到较重行政处罚的;

(四)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当事人在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行政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等,严重影响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公信力的;

(六)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

(七)有其他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的。

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列入、告知、听证、送达、异议处理、信用修复、移出等程序依据《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办理。

第十七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收到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报送的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后,在信用中国(广东珠海)网站与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上公示,公示期与管理期一致。

第十八条 当事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之日起满三年的,由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将其移出失信名单、停止公示相关信息、并解除相关管理措施。

第十九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与其他有关部门共享,并依法予以惩戒。

第四章 守信激励、信用承诺及信用评价

第二十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对连续三年守信情况良好的主体,可视情况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在行政审批、项目核准等工作中,提供简化办理、快速办理等便利服务;

(二)在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

(三)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专利预审备案中优先审查;

(四)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工作中适当减少检查频次;

(五)在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一条 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推动形成相关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和规范,推动开展信用评价,明确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信息采集规范等,对信用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积极利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评价结果;鼓励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资质证明、项目申报等活动中积极、主动应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评价结果。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保护主体合法权益,对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等,依法予以保密。

第二十三条 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信用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举行2 ...

  •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 ...

  • 集美家居北苑商场13周年店庆

  • 长山列岛丨狂风大潮夜袭牡蛎养殖区! ...

  • 罗甸: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助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