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是为了群众的幸福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责任与担当,既是肯定又是鼓励,既是鞭策又是动力。这个荣誉既属于黄岛区市场监管人,更属于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我们的辛苦是为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手捧奖牌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政协副主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孙博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创出全国先进经验
有一组数据很能反映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负荷——全区市场主体总量40万户,特种设备总量5.2万台;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3.6万户;注册商标数量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1297件,PCT专利累计申请1896件;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347项,设立标准化技术组织9个,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9个,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5个;青岛市长质量奖6件。
近年来,黄岛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满足企业所需和群众所盼,推进改革创新,寓服务于监管,先行先试打造智慧型监管新模式并得以在全国推广,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走进黄岛区市场监管局的风险预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投诉举报、科室分析、媒体舆情、监督抽检、特种设备、实时监控六大模块的风险信息数据,及对药店、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监控屏幕主要利用人工智能设备自动检测异常情况,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监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全局上下立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辩证把握强监管与优服务的关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寓服务于监管,持续释放改革和政策红利,让企业和社会共享改革成果。我们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向改革要答案,创新打造的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和信用公示‘三大平台’,是有效推动黄岛区市场监管由管制向治理转变的‘法宝’。”孙博说。
黄岛区市场监管局打造的风险预警平台,构建了市场监管的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等食堂“明厨亮灶”“视频亮化”实现实时监控。针对产品抽检、媒体舆情、专项整治、稽查办案等发现的风险隐患,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自动研判分析,并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进行自动预警,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2021年5月,黄岛区依托“三大平台”推进质量提升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同年7月,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黄岛区市场监管局的创新予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三大平台”监管模式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服务企业放在监管前面
护航发展办实事
“有了这张服务卡,关键时刻帮大忙。”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副总裁尹爱华指着自己办公桌上的一张“服务企业联系卡”说,卡的背面详细列出黄岛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8位具体业务分管负责人和服务专员的联系电话。
尹爱华告诉记者,此前,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顺利通过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认证。刚公布消息几天就遇到“麻烦”。“有人抓住现场核查与许可证发放的时间差,指责我们虚假宣传,并不断地投诉、骚扰。情急之下,我突然想到了这张‘服务企业联系卡’。”尹爱华说,她按照服务卡上的信息,找到专门负责质量、品牌认证的相关工作人员并向其说明情况。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赴现场调查,并向投诉人作出合理解释,很快解决了问题。
近年来,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服务放在监管之前,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该局在山东省率先推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券”措施入选山东自贸区改革试点案例,目前,1100万张知识产权服务券已正式向企业发放;山东省首个设在区县级地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累计办理商标业务1600件;黄岛区授权专利总量突破7.5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件,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今年1月,黄岛区的商标受理窗口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质权登记权限。7月,青岛西岸新区(机电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设立,该中心是国内首个专注机电领域、首个在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快速维权中心。
把规范做在维权的前面
监管为民守初心
“请所有进城车辆提前准备好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打开后备箱……”这是黄岛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该区每年举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盛会期间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每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黄岛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都会冒着酷暑、顶着风雨始终坚守物流通道一线,利用凌晨、早上、中午3个时间段,每时段两个小时,认真排查每个批次的食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严防来源不明、检测不到位的食品进入啤酒城,严控食品原料质量,消除隐患。
据了解,该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强监管、优服务,全面加强食品、特种设备、价格、经营秩序安全监管工作。为切实维护金沙滩啤酒城市场秩序,该局抽调10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现场保障指挥部和应急分队,并进行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明确工作分工和监管网格。提前进场介入指导,突出食品安全、明码标价、特种设备、疫情防控等重点环节检查。严管价格审查公示,防止引发消费纠纷;督导检查城内大型游乐设施、场地观光车等特种设备安全有序运营;加强对重点食品及啤酒杯(泡)等餐饮具消毒的监督检查,每天开展食品定性定量抽检、现场检测室快检不少于120批次,全力确保了广大游客和群众舌尖安全。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