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特种设备>>

被困电梯,真那么可怕吗?

2022-10-10 17:15:26 厦门市场监管

上上下下的电梯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

image.png

这是不是大家平时被困电梯的OS?其实,“电梯困人”并没有那么可怕,一切恐惧源于未知。

你以为:电梯不安全

实际上:电梯有多重安全保护装置,非常安全。

第一道防线 钢丝绳

电梯运行依靠钢丝绳牵引,理论上一根钢丝绳就能承受电梯和乘客运行时的重量。为了确保安全,普通电梯都会配备4根以上的钢丝绳,8根钢丝绳也不罕见,以钢丝绳的强度,即便断裂一两根,剩下的钢丝绳仍会牢牢拉住电梯。

image.png
(图源:易梯)

重要的安全控制系统 限速器、安全钳

限速器是电梯的超速探测装置,当电梯因下坠等原因导致超速运行,限速器将通过电气开关切断电梯的安全回路,进而切断电梯的系统电源,使电梯迅速停止运行。如果电梯由于重力或惯性仍继续运行,将触发类似于汽车刹车装置的安全钳,它能将轿厢牢牢夹持在导轨上,从而把电梯稳稳当当地停在正在运行的位置附近。


(图源:电梯维保)

最后一道防线 缓冲器

即便用光了所有运气,每道安全保护装置都失效了,轿厢底坑还装有缓冲器,能够减缓电梯下坠的冲击力,避免乘梯人受到直接撞击。

当然,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可不止这些,作为一种成熟完善的运输设备,它有多种保护装置来保护乘客。可以说,电梯只要正确安装使用,定期维护保养,发生事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另外,电梯使用管理非常严格,电梯和跳楼机等设备一样,都属于特种设备,需实行严格监管。生产、安装门槛都很高,都需要取得国家颁发的许可证;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安装时要全程监督检验,投入使用要办理特种设备登记;电梯至少每15天就要由专业公司进行维保,每年要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还要进行安全评估。

你以为:“电梯困人”是严重的事故

实际上:冤枉啊!大部分“困人”是一般故障,“困人”是电梯对乘客采取的保护措施。

“电梯困人”是指电梯因门锁回路或安全回路断开、控制系统失灵或误动作、供电系统停电以及人为等原因,在正常运行中突然停运,将乘客滞留在轿厢内的现象。

“电梯困人”是电梯系统出于安全理念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当故障发生时,保护系统会进行自体检测,一旦监测到某种程度的危险,便会启动自动停运,防止故障发生或扩大,最大限度保护乘客安全。

电梯停运后,人当然就滞留在轿厢内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梯困人”。

试想,如果电梯发生故障仍然继续运行,会对乘客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表面上看,“电梯困人”不是一件好事,但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护乘客安全,因此不必紧张。

大部分“困人”是电梯发生故障的表现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只有当“困人”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才属于一般事故。

电梯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运输设备,维保不到位、零部件老化、使用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故障发生,零故障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理性看待电梯故障,有的人一遇到电梯故障就质疑电梯质量有问题,维保偷工减料,而忽略了不文明用梯对电梯造成的伤害。


使用异物阻挡电梯关门,异物不能触发电梯轿门防夹装置,电梯关门运行。(图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今年来,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共处置电梯困人故障47起,造成困人的原因主要有控制系统故障、高温导致变频器死机等本体原因,生活垃圾掉落电梯门槛导致开关门受阻、野蛮搬运撞击导致轿门变形等人为原因,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停电、老鼠卡入限速器导致限速器钢丝绳脱槽等外部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电梯困人”故障占到一半以上。

你以为:被困电梯会窒息

实际上:电梯轿厢内很通透,不会缺氧窒息。

电梯都设有通风孔,轿厢顶部装有通风换气装置,即便通风换气装置坏掉了,电梯轿厢和外界空气也是相通的,乘客并不会因为缺氧而窒息。

很多人被困电梯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通常是遇到突发事件后心里高度紧张所致。

被困电梯怎么办?

保持冷静

一旦被困电梯,首先要保持冷静,调整好呼吸,保存好体力,耐心等待救援,不要一味紧张而慌了神。

求助 

按下轿厢面板上的“电话”键与外界联系,同时按响“警铃”键,以便外界根据铃声尽快找到受困位置。注意:有的电梯,通话键和报警铃是同一个按钮,轿厢内还张贴有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人员电话,也可拨打电梯应急处置电话96196或119。

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度拍门呼救,以便及时传递出求助信号。

配合救助,以保证安全

在专业人员前来救助时一定要听从指挥。

切勿强行扒开电梯门

一旦轿厢停留的位置与地面存在错位,扒门逃生极有可能发生坠入井道的意外,扒门时万一电梯意外启动也极有可能发生夹人、剪切等意外。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会同网络综合治理 ...

  • 立案调查“反向抹零”执法就该这么刚 ...

  • 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个 ...

  • 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大企业开 ...

  • 深圳检测院强化质量基础设施集成应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