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通知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敖汉小米、讷河甜菜、阳江豆豉、阳江姜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3年第73号)

2013-06-18 15:28:53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3年第73号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

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

胡萝卜)、敖汉小米、讷河甜菜、阳江

豆豉、阳江姜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敖汉小米、讷河甜菜、阳江豆豉、阳江姜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敖汉小米、讷河甜菜、阳江豆豉、阳江姜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

    (一)产地范围。

   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乌素图镇、铁砂盖镇、广益隆镇、巴音乡、库伦苏木共5个乡镇苏木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

    二、敖汉小米

    (一)产地范围。

    敖汉小米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敖汉小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敖汉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2)。

    三、讷河甜菜

    (一)产地范围。

   讷河甜菜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讷河市通江街道办事处、雨亭街道办事处、拉哈镇、二克浅镇、学田镇、龙河镇、讷南镇、六合镇、长发镇、通南镇、同义镇、九井镇、老菜镇、孔国乡、和盛乡、同心乡、兴旺鄂温克族乡共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讷河甜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黑龙江省讷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讷河甜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3)。

    四、阳江豆豉

    (一)产地范围。

   阳江豆豉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阳东县、江城区、阳春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6个县区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阳江豆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阳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阳江豆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4)。

    五、阳江姜豉

    (一)产地范围。

   阳江姜豉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阳东县、江城区、阳春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6个县区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阳江姜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阳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阳江姜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5)。

    特此公告。

    附件:1.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质量技术要求

    2.敖汉小米质量技术要求

    3.讷河甜菜质量技术要求

    4.阳江豆豉质量技术要求

    5.阳江姜豉质量技术要求

    质检总局

    2013年5月24日

    附件1

    察右中旗红萝卜(察右中旗胡萝卜)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适合当地种植的红胡萝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3%,pH值6.8至7.1。

    三、栽培管理

   1.施基肥: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的准则和土壤肥力确定相应的施肥量。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不少于30000kg,硫酸钾小于等于150kg,磷酸二铵小于等于150kg。

   2.播种:播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机播。条播每公顷用种量为7至8kg,机播3至4kg。

    3.田间管理:

   (1)间苗和除草:幼苗期间进行2次至3次间苗和中耕除草。株距保持7cm至10cm,每公顷留苗37.5万株至45万株,结合培土中耕除草1次。

   (2)水肥管理:从播种至出苗时间较应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幼苗期进行蹲苗。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合理追肥。采收前30天内不得使用速效氮肥。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当肉质根充分膨大,心叶呈绿色,外叶稍枯黄时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红皮、红肉、红芯,长度15cm至25cm,肉质根重150g至250g。口感脆、甜、嫩。肉质紧密,皮细且完整光滑。

    2.理化指标:类胡萝卜素:150mg/kg至400mg/kg;可溶性糖:4.8%至7.0%;水分≥89%。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2

    敖汉小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大金苗”系列、“大红谷”系列等适宜保护区产地范围种植的小米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自南向北为1255m至350m,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栗钙土、草甸土、风沙土、潮土和沼泽土7类,耕作层厚度≥25cm,土壤pH值7.6至8.2,土壤有机质含量≥1.1%。

    三、栽培管理

    1.选地:禁止重茬、合理轮作。

    2.播种:

    (1)播前准备:秋深耕20cm至25cm,将土壤整平耙细。

    (2)播种时间: 4月下旬至5月上旬。

    (3)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 至4000kg。

    (4)留苗密度:每667㎡(亩)留苗在2至3万株。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谷粒变黄,子粒变硬,成熟“断青”时收获。

    五、加工

    谷子→去杂→碾磨→精选→定量→包装→成品。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外观油亮;蒸煮香气浓郁,口感柔软光滑,粘甜可口。

    2.理化指标:蛋白质≥9%,脂肪≥2.8%。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3

    讷河甜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选用:KUHN8060、HI0466、HI0474等适宜产地种植的甜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5%,耕层深度≥30cm。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平川地、平岗地,干旱地区要选择排水良好的二洼地。

    三、栽培管理

    1.轮作:与其他非甜菜作物进行5年轮作。

   2.育苗:选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做育苗场地。选择没有种植过甜菜的小麦或玉米茬田土为床土,农家肥与床土数量为1:10。正常年份4月1日至10日开始育苗,播种后注意苗床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3.移栽:当苗长到4对至6对真叶,终霜期过后坐水移栽。保证纸筒不露出地表和不埋压幼苗。每公顷保苗6.75万株至7.5万株。

   4.施肥: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农家肥30t至45t,并施入适量生物肥。结合起垄时每公顷施入45%甜菜专用肥600kg,采用深施肥方法。根据苗期及中后期长势进行叶面施肥。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和加工

    1. 收获:9月下旬收获,随收、随切削、随包装、随交售。

    2. 加工流程:清理→切削→计量包装→交售。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形状圆锥形或楔形,直径12cm至20cm,根形规整,无空心。

    2.理化指标:糖度≥17.5%,原汁纯度≥8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4

    阳江豆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黑豆:主要采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的黑豆,颗粒饱满均匀,经过风净晒干。

    2.食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规定。

    3.水:水源取自漠阳江,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 筛选:将黑豆在筛选机上筛选至无杂质、无砂石。

    2.浸泡:用清水浸泡,水温10℃至35℃,一般冬天浸约6小时,夏天浸2至4小时之间,浸泡后豆的含水份应在40%至45%之间为适宜。

    3. 蒸煮:将豆蒸煮到松化率≥85%。

    4. 冷却:使用风扇或自然冷却将蒸煮熟的豆吹凉至35至45℃。

    5.制曲:自然接种,控制好曲房温度,时间3至4天,使品温达到38至40℃,曲料长满白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簸箕。翻曲后为常温,5小时后开始升温。曲料品温再次上升到37℃,控制温度,曲料品温下降到34至35℃,保持1天后进行第2次翻曲。翻曲后为常温,第二天出曲,曲料水份为21%左右。

    6.洗曲:将成熟的豆豉曲经洗豆机用水洗净,直至露出豆曲乌亮光泽且只留下豆瓣内的菌丝体。

    7.配料:加入食盐,搅匀后氯化钠含量≤15%,装入豆豉埕里,并层层压实,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

    8.发酵:豆曲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发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30至38天左右。

    9. 晾晒:将发酵成熟的豆豉从埕中倒出,自然晾干,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0.回油:将已晒干的豆豉(表皮粗糙)用竹围囤积堆放,堆放时间5至10天,使其回油后表皮乌黑油润,具有豆豉特有香味。

    11. 挑选:筛除杂质。

    12. 包装:称重和包装。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2.理化指标:水分≤35g/100g,氨基酸态氮(以氮计)≥1.0g/100g,总酸(以乳酸计)≤4.0g/100g,食盐(以氯化钠计)≤14.5g/100g,蛋白质≥20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5

    阳江姜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黑豆:主要采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的黑豆,颗粒饱满均匀,经过风净晒干。

    2.食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规定。

    3.水:水源取自漠阳江,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4.姜:产地阳江,应符合国家质量卫生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豆豉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筛选:将黑豆在筛选机上筛选至无杂质、无砂石。

   (2)浸泡:用清水浸泡,水温10至35℃,一般冬天浸约6小时,夏天浸2至4小时之间,浸泡后豆的含水份应在40%至45%之间为适宜。

    (3)蒸煮:将豆蒸煮到松化率≥85%。

    (4)冷却:使用风扇或自然冷却将蒸煮熟的豆吹凉至35至45℃。

   (5)制曲:自然接种,控制好曲房温度,时间3至4天,使品温达到38至40℃,曲料长满白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簸箕。翻曲后为常温,5小时后开始升温。曲料品温再次上升到37℃,控制温度,曲料品温下降到34至35℃,保持1天后进行第2次翻曲。翻曲后为常温,第二天出曲,曲料水份为21%左右。

   (6)洗曲:将成熟的豆豉曲经洗豆机用水洗净,直至露出豆曲乌亮光泽且只留下豆瓣内的菌丝体。

   (7)配料:加入食盐,搅匀后氯化钠含量≤15%,装入豆豉埕里,并层层压实,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

   (8)发酵:豆曲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发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30至38天左右。

    (9)晾晒:将发酵成熟的豆豉从埕中倒出,自然晾干,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0)回油:将已晒干的豆豉(表皮粗糙)用竹围囤积堆放,堆放时间5至10天,使其回油后表皮乌黑油润,具有豆豉特有香味。

    (11)挑选:筛除杂质。

    (12)包装:称重和包装,阳江姜豉则在每包豆豉中加入l至2片姜片。

    2.姜片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清洗:将姜块用清水浸泡、清洗,洗去表面泥土和杂物。要求清洁、干净、无杂物。

    (2)切片:将姜切成片状,厚度约2至3cm,并切除头尾发芽部分。

   (3)腌制:将姜片层层放入缸中,并均匀层层撒放相当于姜片重量约30%的食用盐,压实装满,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腌制。时间约7天左右。

   (4)晒干:将腌制好的姜片用竹窝盛装,摊平后在太阳光下晒干,水分控制在18%至20%。

    (5)包装:将姜片放入密封塑料袋中,入仓贮放备用。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豉肉松化,豉味、姜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2.理化指标:水分≤35g/100g,氨基酸态氮(以氮计)≥1.0g/100g,总酸(以乳酸计)≤4.0g/100g,食盐(以氯化钠计)≤14.5g/100g,蛋白质≥20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