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阴检验检疫局承担的江苏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新名录中大小蠹属昆虫检疫鉴定方法的研究》通过鉴定,为我国制定完善大小蠹属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构筑防控大小蠹属有害生物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小蠹属是小蠹科昆虫中的大型种类,也是危险性最大的一类昆虫。该属所有种类都具有侵害杀死健康树种的能力,树木受其侵害后,可导致更多的次期性害虫害虫和相关病害的蔓延,同时,大小蠹属害虫还携带有蓝变病原真菌和酵母菌,极易引起树木衰弱或死亡。据统计,全世界共计录入大小蠹属害虫19种,分布在美洲、欧洲、亚洲,我国目前已知3种。近年来,我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大小蠹属害虫截获率大幅上升,进口带皮花旗松几乎100%携带黄衫大小蠹活虫,进口花旗松的口岸都曾截获过该虫,进一步凸显了防控大小蠹属害虫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新发布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已经颁布实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范围也大幅增加,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持续加大了对大小蠹属害虫的堵截力度。然而,大小蠹属害虫的鉴定相对困难,阻碍了对这类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控。为此,江阴检验检疫局科研团队全面收集大小蠹属的分类文献,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完善大小蠹属重要种类的相关检疫资料。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小蠹属的mtDNA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供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方便使用的检疫鉴定方法系统,为防止该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林木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陈涛丁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