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商务部的一项统计,我国目前是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在这些贸易壁垒中80%~90%都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为了增强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质检总局自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年一度的我国企业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情况的抽样调查。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有34.6%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比2006年增长3.2%,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494.59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135.39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4.06%,同比略有上升(2006年3.71%);企业新增成本264.3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72.76亿美元。此外,调查还发现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情况:一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食产品、纺织鞋帽、化矿金属行业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情况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是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重灾区;二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是我国出口企业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来源国;三是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河南是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四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超过配额、许可证、反倾销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其影响力仅次于汇率和关税。
——摘自《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