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百科>>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11-07-07 14:35: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一个国家从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目的出发,对进口商品的品质、安全性能、使用性能、设计及标签说明、包装、产地等做出技术规定是无可非议的,这是证明合理有序地完成国际贸易的有效措施。但是,如果以限制货物的进口为目的,故意将技术性贸易措施复杂化,甚至使用内外有别的带有歧视性的双重标准,那么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成为自由贸易的严重障碍,起到了贸易壁垒的效果。现实中各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如下特点:

    1.名义上的合理性

   各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都是以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为目的,而采用非国际标准时也是以本国的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借口提出例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这种合理外衣使其他成员难以驳斥从而得以实施。同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虽然限制了其他成员的出口,但是根据WTO国民待遇原则,这些为了限制进口而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同样适用于本国的厂商。如果本国厂商的产品达不到技术法规的要求,同样不能在本国市场销售,这同样是对自己的限制。事实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的确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保护了环境和消费者的利益,也促进了生产技术落后的出口国逐步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和产品的质量。

    2.形式上的复杂性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合格评定程序和执法监管程序的复杂。发达国家对很多商品规定了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和执法监管措施,从入境前的注册、登记、批准、认证等,到入境后的检验、监管以及处罚。因为要求高、程序复杂严格,发展中国家出口商难以充分地了解与遵守这些技术性措施。同时各国的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也颁布了在本地和本行业适用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虽然这些措施仅是对协会会员适用,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协会制度,保证了行业内的企业多数自愿加入协会并自觉适用这些程序,进一步增加了进口商品所面对的技术性措施的复杂性。

    3.内涵上的歧视性

   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配合其成熟的消费观念,制定严格苛刻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要达到这些技术性措施的要求往往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例如,日本2006年对农产品和食品制定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2007年对化学品实施的“REACH法规”,不论是在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上,还是在对产品的检测技术、实验条件上,都给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4.手段上的隐蔽性

   现实中,各国政府都利用本国的相对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隐蔽地实施贸易壁垒。一般来说,关税和配额、许可证等传统手段在对外贸易管制中的壁垒作用比较明显。关税的高低、配额数量的多少、许可证申领的条件和程序都明确地公布于众,贸易关系人很容易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贸易环节的成本和需要的时间,分析出获利的多少。因此,传统的贸易管制手段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歧视性表现得过于明显,没有任何的隐蔽性。相比较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借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反欺诈等名义,给其实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5.提法上的巧妙性

   一些技术性措施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专门用来对付特定国家的产品,起到了阻碍特定对象国商品进口的目的。例如,法国为了阻止英国糖果的进口,曾规定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由于英国的糖果在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红霉素染色剂,因此,法国禁令的实施导致了英国糖果难以进入法国市场。

    6.领域上的广泛性

   目前,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数量众多,几乎涵盖了所有商品。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建立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就越是健全。

    7.存在上的坚固性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水平为基础,这决定了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一般而言,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的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出口国往往会以出口补贴、退税等办法降低出口产品成本,抵消关税的限制作用。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对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要求而无法向这些国家出口。同时,由于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特有的气候、地理特点等优势因素制定实施其技术性贸易措施,也使得其他国家难以效仿。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于其他贸易壁垒更为坚固,更为有效。

    8.发展上的动态性

   由于技术法规包括的领域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相当多的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不需要烦琐的立法程序,这样就保证了在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时,手续比较简单,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随时针对进口商品的状况制定对策。由于技术法规不像标准那样需要广泛的国际协调,所以各国充分利用技术法规在制定与实施上的灵活性,频繁地对技术法规进行修改,使出口国难以适应。同时,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出向政治化、国际化、极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摘自《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