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质检外交,就没有中国质量战争的胜利。我国国家领导人对中国质检工作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于2003年12月22日在《关于质检工作情况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质检工作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责任重大。质检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和完善质检工作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进出口贸易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加强认证认可、标准、计量工作,使质检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12月在《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几点建议》上做出重要批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望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实施,常抓不懈,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1.质检外交在质量战争中能起到灭火器的作用
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平息质量战争的主要手段是质检外交,组织了一系列的质检外交活动。例如:举办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有针对性地把会议的主题定为食品安全,达成南宁宣言;举办世界食品高层论坛;邀请外国驻华大使参观中国出口产品工厂;派官员出访东盟成员国,与这些国家的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澄清事实。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搭建了对话的平台,达成了共识,消除了误解。
2.质检外交能够为质量战争赢得信息
在质量战争的过程中,信息非常重要。我方可以通过质检外交活动,获取各方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战略部署。信息的交流使双方或各方彼此了解,增强互信,求同存异。信息交流的质量取决于质检外交的效果,取决于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否通畅,取决于是否能够通过质检外交活动获取完全的信息。
3.质检外交是取得质量战争胜利的助推器
当然,质检外交还有其他作用,例如,化解国际检验检疫纠纷。2009年应对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我国对来自墨西哥航班的乘客实施隔离留验措施,但没有对其他疫区的航班采取同样的措施,墨西哥通过外交途径提出了交涉,我国通过质检外交化解了纠纷。按照国务院的分工,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应急协调机制口岸组的牵头工作。对于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国家质检总局拿出患者入境时填写的健康申明卡、录像资料等,事实责任清楚,沉着应对,在口岸截住了多名患甲型H1N1流感入境人员,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摘自《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