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战争,就是围绕产品质量展开的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质量涉及安全,通常人们比较关注质量安全,如电工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但是,有的产品的某些质量指标并不涉及安全问题,质量差一点并不是安全性差,而是价格会低一些。也许有人认为质量战争的提法有点过头。当今世界,有石油战争,有货币战争,难道就不能有质量战争吗?
居安思危,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歼敌于无形之中。当前,质量战争初现端倪,2007年的世界市场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质量提出质疑,引发“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危及中国出口企业,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给中国的乳品加工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使中国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直接影响了我国乳制品和含乳制品的出口。国务院把2009年确定为“质量和安全年”,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部委做好“质量和安全年”的各项工作,提高全国质量安全水平。
质量战争一旦打响,需要通过质检外交来协调各方关系,谋求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把损失减到最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质量战争的过程中,谋求和平的局面符合我国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符合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符合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需求。
——摘自《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