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方面预示着我国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关税壁垒、进口许可证、配额限制等措施和不符合国民待遇要求的保护性政策,都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被取消。这种客观形势,对技术标准提出了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如何充分利用WTO相关协定,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同时,有意识地利用中国标准构筑符合当前目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合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国外产品和技术的冲击,掌握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二是如何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的相应要求,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全面审视我国的技术标准体制对WTO规则和全球经济的适应性,要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来营造我国的贸易环境,使我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
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布局合理的新型标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技术标准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明显上升,标准能充分反映我国的自主技术,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明显提高,能充分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中国成为对国际标准化工作具有重大贡献的国家,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成为欧、美、日之后的一个重要力量,标准与技术法规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准则。
——摘自《质检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