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立要引入市场经济观念,讲求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所建立计量标准的客观需求,减少建立计量标准的盲目性,进行建立计量标准的策划,切实分析掌握拟建项目的检定范围和工作量,根据企业的人力、资金、条件、管理水平、项目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做出科学决策。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最高计量标准,侧重考虑经济效益。
(1)建立计量标准进行经济评估主要应该考虑的要素
①物资要素:建立计量标准应当提供的基础设施与条件,如房屋面积、恒温条件、能源消耗等。
②技术要素:标准器、主要设备、配套设备。
③人员要素:使用操作计量标准设备的技术人员。
④管理要素:涉及计量标准的管理、使用、文化、量值传递保证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
(2)建立计量标准的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检定收益/检定支出全部费用
式中 检定收益为计量标准项目年检定工作量×国家规定的现行每台件收费标准;
检定支出全部费用为固定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折旧费、标准设备购置、设备折旧费、量值溯源保证费、低值易耗年消耗费、能源消耗、人员工资福利基金、管理费用等。
建立计量标准的评估标准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规定就是需要满足企业生产需求,量的要求就是水平体现,准备建立的计量标准处于本系统、本行业、本企业同类项目的位次。筹建需要的时间、费用,建成以后的效益收取。
(3)企业建立计量标准的确定
企业是否建立计量标准应以生产、经营、保证企业需要来确定,同时兼顾及时、方便、实用的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是企业自己建立计量标准自检,还是送到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
①核算送检费用
F1=NTF
式中 F1——企业某种计量器具年送检费用;
N——需送检计量器具台件数;
T——计量器具送检周期;
F——送检每件计量器具检定收费标准(含旅差费)。
②核算自检费用
F2=A/X+B/Y+C/Z+D
式中 F2——企业建立计量标准项目的年投资;
A——建立计量标准的总投资(固定资产投入、标准设备购置);
X——该标准使用年限;
B——标准维护保养费、低值易耗消耗费、能源消耗费;
Y——该标准维护年限;
C——标准量值溯源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费;
Z——该标准考核有效期;
D——人员工资、福利、基金、奖金。
比较F1与F2大小,确定企业是否建标。如F1≥F2则送检费用大于自检费用,考虑企业自己建标;如F1<F2则送检费用小于自检费用,企业不必建标,送检为好。如果再进一步细算,可以把资金利用率、物价变动因素考虑进去。如果该项目有可能对社会开展计量检定,也可以把增加收入部分估计进去,综合衡量确定是否建立该项计量标准。
——摘自《企业管理人员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