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厅>>

张健伟:加快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 服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011-01-17 12:25: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加快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 服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国家标准委张健伟副主任 2011-01-08

国家标准委张健伟副主任回顾“十一五”期间的标准化工作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这里是国家质检总局网上新闻发布厅。今天我们邀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新闻张健伟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现在请国家标准委新闻张健伟就“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向各位做介绍。

   【张健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代表国家标准委简要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情况。

   “十一五”期间,标准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在部门、地方、行业以及广大研发机构、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标准化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标准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标准化工作。确立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广泛参与、分类指导、国际接轨”的工作方针,充分依靠部门、行业和地方,统筹国内国际,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推动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标准化与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机衔接。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趋向合理,广泛参与、充分协调、公开透明、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制修订机制基本形成,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标准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各方支持和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部门、行业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服务科学发展、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和保障健康安全的重要抓手,并纳入本行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强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标准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初步解决标准老化缺失问题,重点和急需领域标准制修订得以加强,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改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十一五”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加快了标准制修订速度。在提升制造业标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业、服务业和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完成了2008年政府报告提出的4000项消费品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围绕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着力开展标准制修订和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一批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重要技术标准。有效的配合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调整升级,加快了创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了产业发展和竞争新优势。

   “十一五”期间,共发布国家标准13000余项,其中新制定7000余项,修订6000余项。今年底,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110项,国家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在国家标准体系结构方面,一、二、三产业比例趋于协调,并逐步覆盖到社会事业主要领域,同时更加突出基础通用、关键共性技术、检测方法和强制性标准,逐步减少一般性产品标准。国家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采标率由过去的46%提高到68%。国家标准标龄和标准制修订周期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平均标龄由10.2年缩短到5年,制修订周期平均由4.5年缩短到3年。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6年至2008年,集中了10亿财政支助,为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引导权不断增强,努力营造我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加强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行业、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努力,国际标准化工作成绩显著,也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与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机制,签署合作协议,建设双边标准信息平台,广泛开展标准化合作交流,为我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赢得了支持,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创造便利条件。2008年,我国成功成为ISO常任理事国,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规则、政策和战略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全面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动态,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有了明显增长,一批具有我国优势特色技术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初步形成了一支国际标准化复合型专家队伍。

   四是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有效地支撑了标准体系建设和重要标准的研制。“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加大了科技计划对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将形成标准作为各级科技计划立项、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更加突出了标准在加快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标准研制与技术创新、产业化的一体化结合,增强了标准研制能力,提高了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时培养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在科技部和总局重视和支持下,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标准化公益性科研等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专项。先后组织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应用、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以及检测方法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体系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大前沿领域,提前进行部署。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注意总结经验,加强跟踪和指导,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五年来,标准化科研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技术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草案。

   国家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列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得以立项。目前正在抓紧开发和建设,明年将正式开通运行,为科技创新、标准制修订以及广大企业和社会用户提供准确、全面的标准信息服务。

   五是推动标准推广实施,示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依靠部门、行业和地方,在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同时,不断拓展示范试点领域。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延伸,由农村向城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社区、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延伸。积极开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物流、旅游、家政、社区服务等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服务业和低碳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六是重视规划和战略研究,法律和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在农业、食品、装备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服务业、物流业等领域制定标准发展规划,开展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提出了未来10年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修订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和管理,完善标准制修订程序。为适应标准化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标准化法》修改步伐加快。在推进工作中,部门、行业、地方给予了很多支持。

   我国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得益于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得益于全体标准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标准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跟不上的问题。如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尽完善,标准总体水平还不高,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国际标准竞争格局中还处于弱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您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的时候不要超过两个问题。

   【中国标准化杂志】我是中国标准化杂志的记者。农业标准化,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安全有积极意义。请问,国家标准委在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健伟】这项工作已历时15年,我们与农业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气象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形成了合力,取得很好效果。

   我们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的同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的总体思路,着力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在上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成国家级示范区3318个,覆盖了2000多个县(区、市)和种养殖等主要大宗农产品以及各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得到了涉农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目前,省市县建成4248个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一些省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已超过三分之一。

   事实表明,农业标准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部分地区统计,农业产值与示范前相比年增加15%~45%、农民收入年增1000~3000元。二是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提高。优质农产品大量涌现,培育了各类名牌3017个、地理标志产品536个。三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今年,国家标准委同国家质检总局以及陕西省政府在陕西杨凌共同举办的全国农业标准化展,很好地展示了十五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示范推广成果。陕西省主要领导评价:“这个展览很有必要,农民看了有好处”。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

   我们要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充分依靠部门和地方,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着力提高示范试区的建设水平,在提高工作质量,上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质量报】张主任您好,我是中国质量报的记者。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热点,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节能技术研发已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共同课题。请问张健伟,标准化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又有哪些规划?

   【张健伟】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把节能减排标准化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较好地配合了《节能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好评。一是新组建了一批相关领域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完善标准体系和加快制定标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先后组织制定和发布了一批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及管理等重要标准。如,42项家电能效标准的发布,有力推动了我国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实施。据有关部门测算,5年来,这些能效标准的有效实施可累积节电292.5TWh(1TWh=1012KWh),折合1.42亿吨标准煤。再如,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涵盖了粗钢、电解铝、冶炼铜、水泥、玻璃、陶瓷、铁合金、氧化铝、再生铅等主要高耗能产品。专家预测,这些标准实施后,每年可节约2亿吨标准煤。三是组织编制了企业节能系列国家标准实施指南的宣贯教材,指导各地开展节能标准的培训。仅我委组织的培训,就有1000人次参加。四是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在全国建立了1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十二五”,国家标准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能效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的研制,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提高节能标准覆盖面;二是配合国家新能源战略,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抓紧做好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三是扩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覆盖面,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管理和指导,推动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

   【中国国门时报】张主任您好,我是中国国门时报的记者。据了解,上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自的标准化发展战略,以应对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请问张健伟,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张健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基础和实力有了较大的增强。为了更好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努力营造我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有关国际标准化取得的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广泛参与了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在ISO、IEC的903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中,以积极成员身份参加的有794个,其中IEC达到了100%。我国研发、企业、高校、认证、检测等机构及专家在国际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表决等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利用表决权和投票权,充分反映我国的技术要求和产业利益。

   第二个方面是我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从2006年的80项增长到227项,已发布的国际标准从2006年的54项增长到103项。近些年,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向ISO、IEC等提交的国际标准草案数量在成员国中位居前列,由过去每年仅几项增加到每年几十项。今年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就达到57项。

   第三个方面是由我国承担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承担ISO、IEC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增加到25个,承担的秘书处增长到50个。

   第四个方面是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规则、政策和战略制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已连续当选ISO、IEC管理层理事会、技术管理局成员,担任的中高级管理机构成员从3人增加到21人。特别是2008年,在多数成员国支持下,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也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第五个方面是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能力不断增强。今年5月9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了标准化合作声明。目前,已与欧、美、东盟、东北亚、俄罗斯和上合组织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机制,与24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9个标准化合作协议,与美、英、德、韩、澳新和欧盟等建立了双边标准信息平台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标准生活杂志】我是标准生活杂志的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二五”时期。请问张健伟,“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

   【张健伟】最近,我委正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今后标准化工作的思路等进行梳理。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确定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指导“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标准化工作实际,深刻理解《建议》的精神实质。

   未来五年,标准化各项工作要紧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来谋划、布局。概括地讲,标准化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要按照《建议》提出的“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强大动力。

   《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标准化工作在如何服务好这场深刻变革的同时,自身同样面临着深刻变革,涉及标准化发展理念、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我们要切实解决跟不上和不适应等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标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部门、行业和地方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和优势,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研发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目前,我们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正在抓紧编制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欢迎建言献策。

    【张健伟】最后,对关心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