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认证强国”迈进,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认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车文毅 2011-01-07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这里是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厅。今天认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车文毅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并答记者问。现在请车文毅副主任先介绍“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车文毅】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为国家质量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成立国家认监委,由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认监委成立以来,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认证认可工作在规范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众利益、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认证认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不断强化,监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五年来,采取了专项监督检查、市场产品抽检、认可机构突查、投诉案件调查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震慑了认证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认证市场秩序。继续推进认证执法监管试点工作,初步构建了“以认证监管机构为主导,以专职执法机构为主力,以法制工作机构为监督”的认证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基层认证执法监管能力明显提高,认证执法长效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个方面是,认证认可在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十一五”期间,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安全需要,对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实施了必要调整,对玩具、农机产品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前强制性产品认证已达22类159种。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正式成立,信息安全认证产品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逐步展开。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工作有效开展,经认可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对防止禽流感、登革热、甲型流感等流行疾病的蔓延发挥了关键作用。认证认可的安全保障功能从传统工业产品领域向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保障国家安全新领域延伸。
第三个方面是,认证认可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十一五”期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得以大力推广。良好摩纳哥也规范认证已在18个省、直辖市的200多家企业开展了试点,我国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止到“十一五”期末,共发放有效认证证书70732张。在食品卫生注册管理方面,“十一五”期间共组织502家企业成功接收了20多个国外官方检查团组检查。新推荐1219家出口食品企业对外注册,使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达到5537家/次,出口食品农产品实现了在国外技术壁垒不断严格条件下的继续增长。
最后一个方面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成效明显,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认证认可/合格评定水平逐步向世界前列迈进。“十一五”期间,以实现国际互认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为目的,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国际互认,促进我国产品对外出口。截至2010年底,国家认监委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政府及有关协会、认证认可机构签署了77份协议类文件,与欧、美、日、俄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认证认可机构建立了长效磋商机制或双边合作关系。我国全面签署了国家认可论坛、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等4个国际和区域认可组织运作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
【主持人】感谢车文毅副主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您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的时候不要超过两个问题。
【中国质量报】您好,我是中国质量报的记者。您刚才提到认证认可在节能环保上的应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车文毅】“十一五”期间,在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的30000多个型号的产品获得认证证书,其中大部分被政府采购、政府工程所采信。通过开展国家统一的节能环保汽车自愿认证,扩大能效标识管理范围,推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促进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规范发展。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钢铁、有色金属等10个重点行业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确定了31家试点认证机构,组织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要求》。同时我们启动了低碳认证技术研究课题,成为科技部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项目,以满足低碳经济模式对认证的需求。
【认证技术杂志】您好,我是认证技术杂志的记者。您刚才介绍了认证认可在经济发展、质量保障上的重要作用,有没有一些具体数据呢?
【车文毅】认证认可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认监委作为认证认可的监督管理部门,也十分关注。2005年确立了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课题——“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并于2007年11月顺利结题,首次研究出了2005年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目前,相关研究机构已完成2005年至2009年的贡献率测算。2009年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09%,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0.334%,创造的增加值为3048.09亿元,贡献率逐年上升。同时,认证认可作为基础性的手段,在促进贸易发展、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国门时报】您好,我是中国国门时报的记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认证认可在帮助企业减少贸易壁垒、顺利走出国门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车文毅】认证认可作为国际化的管理手段,其采用的标准、实施规则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一致性,通过建立国际互认体系,能够减少国际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这对于促使我国质量达到国际水平,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说,我国目前已加入19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和12个多边互认体系,涵盖了产品、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以及大多数我国对外贸易伙伴,这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我国对外贸易的互通大平台,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质检网】您好,我是中国质检网的记者。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认监委针对认证认可工作制定了哪些规划呢?
【车文毅】未来五年,认证认可事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国际环境为认证认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认监委将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拓宽认证认可服务领域,提升认证认可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培育检测、认证市场,促进认证认可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继续实施认证认可国际化战略,提升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影响;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基础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为中国认证认可早日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建设认证强国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用的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十二五”必将大有作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认证认可的社会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将为充分发挥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和促进新技术应用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会带动低碳、节能、节水、环保等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的快速拓展。
【车文毅】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主持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车主任,谢谢各位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