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厅>>

陈钢: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继续保持稳定下降态势

2011-01-17 12:19: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继续保持稳定下降态势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陈钢局长 2011-01-05

特种设备局陈钢介绍“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这里是国家质检总局网上新闻发布厅。今天我们邀请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陈钢局长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现在,请陈钢局长先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的主要情况。

    【陈 钢】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介绍一下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十一五”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抓质量安全,着力强化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开展事故多发设备和薄弱环节专项治理,推进监察和检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狠抓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支撑六个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很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抓源头和薄弱环节,提高监管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强化制造许可和监督检验制度,有效地从源头提高产品安全质量。通过组织开展包括压力容器、工业锅炉、气瓶、电站锅炉、危化品承压罐车、土锅炉、简易电梯等薄弱环节在内的10余次专项整治,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特别是开展“质量安全年”和“质量提升”活动中,全系统出动监察人员50.3万人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1万个,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等指标均得到提高。

   第二个方面是大力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十一五”期间,建立了战略管理机制,2010年制定发布了《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指导未来事业科学发展。五年来,通过实行行政许可“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改革,行政许可效率提高了2-3倍。通过推进开门立法,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不断改进检验工作,推进检验机构联合重组,提升了检验能力,在每年设备总数增加15%但检验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保障了安全。通过推进现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分类监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察的有效性。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科研攻关中,压力容器、工业压力管道和埋地燃气管道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

   第三个方面是构建六个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得以颁布,包括1部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110余个安全技术规范和1500余个技术标准在内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使用环节动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31个省级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已经形成。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企业“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安全主体责任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责任制基本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总局组织制定了30余个专项预案范本,各地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31个省(区、市)全面推进安全监察工作绩效评价工作,初步形成了安全监察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全国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大科技机制逐步发挥作用。

   第四个方面是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初步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通过积极推动RBI、TOFD等新技术的试点与应用,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通过支持以特种设备生产为主的区域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探索建立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装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通过组织开展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大局。

   另外,通过全面修订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成本。比如,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修订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将安全系数从3降至2.7,预计每年将节约钢材约40万吨、约30亿元。

   第五个方面是勇于负责,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在关键时刻都发挥了特殊作用。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及时研究提出有效措施,确保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石化、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确保16015台涉奥特种设备安全,为平安奥运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特种设备战线迅速组织2882名监察、检验和工程抢修人员,仅用7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20918台受损特种设备的检验、抢修任务。为此,2008年10月,总局特种设备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2009年,特种设备局还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特种设备数量从2006年初的376万台增长到2010年底的640万台左右、增长约70%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300人左右,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的0.94人下降到2010年的0.69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处于较好水平,并推动实现了全国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约25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感谢陈钢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陈钢局长下午好,我是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的记者。锅炉是工业生产的“心脏”,石化输送管道是“生命线”,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各种特种设备必须安全有保障。请问质检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钢】“保安全”是我们的主要职责。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方面是从生产源头抓安全质量,确保本质安全。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总局和地方局依法颁发特种设备相关许可证书累计达4.85万个。严格实施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每年依法对近200万台设备进行100%监督检验。加强对许可过程和证后的监督,每年各地抽查不少于25%的获证单位,对所有发现问题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保障使用安全。5年来,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电站锅炉、危化品承压罐车、压力管道、气瓶、起重机械、土锅炉、简易电梯等专项整治,电站锅炉安装监督检验和使用定期检验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危化品承压罐车实行了IC卡电子监管,查清了压力管道底数和安全状况,初步建立了气瓶安全监管新机制,起重机械、土锅炉、简易电梯导致的事故高发态势得到遏制。在专项整治基础上,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行动态监管等手段,保障了使用安全。

   三是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等“三项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在执法行动中,各地共发出安全监察指令5.3万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9825件,有力打击了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在治理行动中,全系统共出动监察人员50.3万人次,排查生产使用单位26.1万个,检查设备70.2万台,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1万个;在宣传教育行动中,各地以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为主题,大规模地开展“百日宣传”活动;总局还联合有关部委,在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了“情系特种设备平安快乐成长”特种设备安全专题晚会,收视观众8000余万人。

   以上这些取得的成效直接体现为,万台设备死亡人数降低了。“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特种设备数量从2006年初的376万台增长到2010年底的600余万台、增长近70%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300人左右,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的0.94人下降到2010年的0.69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处于较好水平。

   【中国质量报】我是中国质量报的记者。据了解,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有高耗能特种设备约268.5万台,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耗能特种设备总量大约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空间和潜力巨大,节能工作大有可为,也必须有大的作为。请问陈局长,质检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

   【陈钢】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进行节能监管,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新职责。这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方面,扎实做好节能监管基础工作。在《节约能源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确立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制度,并制定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各地加快建立、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工业、环保等部门,探索建立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形成了全社会共抓节能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实施“三个万”、“四个五”、“四个一”等节能工程。一是2008年重点实施“三个万”节能工程。即:组织开展万台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开展10万台锅炉水处理达标活动,完成对20万名司炉工节能知识培训。二是2009年组织开展以锅炉使用环节为重点的“四个五”节能工程,共有6.7万个锅炉房参加节能管理达标活动,7.4万台4吨以上工业锅炉水处理达标,达标率68.2%,8.1万人参加了节能知识培训,推广节能技术181项。三是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四个一”节能工程,即开展1000台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运行能效快速测试方法应用试点,100个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建设,10个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试点,10项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十一五期间初步实现了全国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约25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中国质检网】陈局长您好,我是中国质检网的记者。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降耗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请问陈局长,围绕“促发展”,质检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陈钢】促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一直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努力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装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例如《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修订后,仅安全系数从3降至2.7,预计每年将节约钢材约40万吨、约30亿元。另外,在全国推广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推动石化企业实现大型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极大地降低大型成套装置建设、检修和运营成本。各地还出台了一批减免行政许可和检验检测收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促进装备制造等国家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二是服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总局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项目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工作;与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高铁等重大工程起重机械进行安全监管;协调中国特检院、内蒙、宁夏自治区质监部门积极做好石油化工行业如神华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项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另外,围绕国庆60年大庆、2008年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春节、“两会”,质监部门也积极做好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保障工作。

   三是服务和改善民生。五年来,我们重点对涉及民生的住宅电梯、供暖锅炉、民用液化气瓶等特种设备进行加严监管。每年对110余万台电梯、35万余台锅炉和2500余万只气瓶进行安全检验,特别是上海、宁夏等地将民用气瓶安全保障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受到百姓的肯定。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我是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的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其安全管理问题和节能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请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哪些改革创新?

   【陈钢】“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不断深化特种设备工作的改革创新,取得很好成效。首先,推进行政许可的改革创新。一是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4项。二是积极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将70%以上的许可工作下放到地方省级局审批,并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复审期限由2年延长到4年。三是实行行政许可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实现了行政许公开、透明、高效。改革后,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效率提高了3倍,发证效率提高了2倍。

   第二方面是推进开门立法的改革创新。实行安全技术规范起草的竞争机制和审议过程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300多名专家的作用,安全技术规范的制修订速度比改革前提高了近10倍,参与人数扩大了30倍,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方面是推进检验机构的改革创新。通过调整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条件,推进检验机构走联合重组、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检验机构总数从2005年的665个减少到目前的518个,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把关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方面是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了特种设备科技规划、科技投入、科研立项、成果应用等科技创新机制,5年来共取得22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了大批技术难题,大大增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是最后一个提问。

   【中国品牌杂志】我是中国品牌杂志的记者。请问陈钢局长,“十二五”,特种设备工作有什么展望?

   【陈钢】应该说,“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为“十二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降低风险、保障安全,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为主题,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强战略管理和系统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监管模式,完善科学监管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应急体系建设、分类监管及示范、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机构建设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

   到2015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和重点设备监控率、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规范要求,力争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8人以下,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约7000万吨标准煤,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显著提升。

    【陈钢】谢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陈钢局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