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专题>>2011局长会>>最新报道>>

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部分重点解读

2011-01-07 20:37: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对焦艰巨任务 发送质量强音

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部分重点解读

本报记者 宋平一 摄

    实行质量信用

    分级分类监管

   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实行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质检总局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加强质量信用体系标准研究。同时尽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和进出口企业信用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戒质量失信行为。

   为推动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质检总局将加强与工信、商务、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完善质量信用奖惩制度。同时,推动质量诚信示范区建设,以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为切入点,全面推进质量诚信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企业质量诚信承诺活动,以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引导企业履行质量责任,营造“质量诚信、以质取胜”的社会氛围。

   此外,今年还将继续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一方面加强条块合作,落实合作协议,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组织查处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提供质量工作保障条件。另一方面要监督企业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质检部门也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既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促进形成紧密衔接、相互配合、严把厂门国门的质量监管链条和工作合力。

    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督抽查

    和检验检疫制度

    今年将进一步严格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十一五”期间,质检总局发布了607类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对3366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曝光,向社会广泛传递了产品质量信息,积极引导了产品消费和使用。今年将继续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科学确定监督抽查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全国联动监督抽查工作机制,增加重点产品抽查频次,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加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力度,督促企业抓好整改提高。加大检验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将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完善检验检疫法定检验目录,突出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重点项目,加大强制性认证产品和法检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出口非洲、中东商品的装运前检验等工作。严格出入境人员和进出境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不断提高疫病疫情发现率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严防疫病疫情传入传出。

    严格实施风险分析

    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四早”

   2010年:全国口岸共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3431种33.9万次;

   发现患有传染病症状3万人次、疑似病例8302例,确诊各种传染病6438例。

   今年,质检部门要严格实施风险分析,对重大安全隐患落实“四早”,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按照质检总局的部署,今年质检部门将把风险管理作为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通过建立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探索建立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国外疫病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搜集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监管和疫病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工作有效性。

   对于突发质量安全事件,要严格处置。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国门安全等各种应急处置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按照预案要求,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并及时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

    严格监督企业

    把好产品质量关

   今年,质检总局将严格监督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切实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根据不同产品和要求,认真落实分类管理、日常巡查等措施,监督企业严把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质量关,监督企业持续满足获证条件,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或进口国要求组织生产。严厉惩处无证生产行为,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对在口岸查验中发现的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时通报产地检验检疫部门,督促整改,加强监管。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别是要加强使用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起重机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设备监管。

    立足三个“围绕”

    服务外贸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质检总局将围绕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立足职能,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融入大局,在服务外贸发展上力求新突破。

   今年,围绕稳定和拓展外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质检总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引导企业培育出口品牌,提高质量档次和售价,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新优势。继续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优势食品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促进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实现检验检疫业务全过程电子化管理,继续推行进出口货物电子监管、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

   围绕出口和进口并重、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的要求,质检总局将大力支持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积极服务沿边和西部重点地区战略能源进口桥头堡建设。充分运用检验检疫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平衡。

   围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质检总局将加强质检国际合作,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深化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拓展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合作,积极参与质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在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新形势下,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同时,积极推动与港澳有关部门建立高层质检合作磋商机制,服务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海峡两岸质检合作协议,推动建立符合两岸实际和满足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需要的制度化质检合作模式。

    实施质量

    强国战略

   2010年: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673项;

   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个,分技术委员会11个;

   我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达227项。

   今年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快完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

   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将力争通过制定《质量发展纲要》,把质量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质检总局正加快研究质量强国战略的相关理论、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今年将要开展质量管理效能建设,结合质量兴省、质量兴市(县)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等各种质量主题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强国战略,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实施质量强国,标准必须先行。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将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尽快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国家标准化体系。统筹做好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着力发挥标准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技术基础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话语权,争取2011年我国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同时,今年还将重点抓好认证认可体系和制度的创新,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的优势,大力推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等重点领域和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方面,研究、建立并实施相关认证认可制度。此外还要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不断扩大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建立质量信任机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质量

    评价和激励机制

    今年我国将加快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质量奖励工作力度。

   据了解,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产品伤害事故率、认证市场占有率、生产及服务企业获证率、质量竞争力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等为主要内容,确保内容的符合性、适用性、可靠性相统一,同时推动质量统计指标尽快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去年,质检总局按季度开展了以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为主的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统计,并联合国家统计局开展了2009年度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和分析工作,形成了《2009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2009年度)》。今年,质检总局将进一步规范质量统计管理工作,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充分运用质量分析结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今年在推进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将研究探索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提高标准化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培育我国自有品牌、出口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大质量奖励工作力度。在规范省(区、市)政府质量奖评奖办法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家质量奖励工作进程,加快制定《国家质量奖励管理办法》。

    实施更加严格的

    准入与退出制度

   今年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将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撤销许可,强制退出。

   据介绍,质检总局今年将切实发挥国内产品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进口动植物产品检疫准入、进出口商品注册备案等准入制度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保障作用,科学制定审查细则,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严格按标准审核产品。达不到准入条件和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加快完善产品召回制度,扩大实施召回的范围,推动相关立法。对存在缺陷的产品,要监督企业实施召回,对拒不召回的,要实施强制召回。

   据悉,质检总局今年要以乳制品行业为重点,对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重新审查发证工作,对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将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推动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提高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搞好“三个建设”

    提升履职水平

   “面对严峻挑战和繁重任务,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质检系统的使命,最根本的是要强身健体,着力搞好‘三个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强调,全系统要着力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

   质检部门要坚持做到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努力提高法治质检公信力。积极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加快保障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健全决策程序,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建立健全行政调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行为,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量化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巡视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管,促进全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作为技术执法部门,质检系统要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大力加强质检科技工作。树立现代科技理念,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之风,突出质检系统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比较优势;抓好科研创新突破,加大科技成果运用力度,促进监管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监管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加快技术机构建设和改革,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加快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质检科技专家、高层次质检科技领军人才。

   此外,质检系统要着力增强内外部的和谐,加快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通过加强质检文化建设,增强内部和谐,进一步推进队伍融合、资源整合、工作联合;各级质检部门都要自觉把质检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增进外部和谐。在国际合作中,也要本着互利共赢、坦诚务实、有理有节的态度,树立起中国质检负责任的形象。

    在食品消费品质量

    监管上“严”字当头

   2010年:共对136个重点区域进行了集中整治;

   对23类3857批次食品开展了监督抽查;

   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5万起、涉案货值达57.4亿元。

   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假和对食品消费品质量监管的力度,从严监管,切实做到“四个必须”、“五个不放过”。

   全国质检系统在对食品消费品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时,要做到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必须停产整顿;整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吊销生产许可证;对于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从重处罚;对于涉嫌犯罪人员,必须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企业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不法企业未受到惩处的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没有做的不放过。特别是对假冒伪劣绝不能手软,该处罚的要处罚,该曝光的要曝光。

   同时,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认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一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围绕食品、农资、建材、家电下乡产品、汽车配件、洗涤用品、化妆品、3C认证产品、有机产品和大宗出口商品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深入推进区域整治工作,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示范区活动。此外,还要加强出口商品监管,加强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的查验和管理,打击假冒检验检疫证书违法行为,推进电子证书国际核查。加快推进质检系统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畅通产品质量咨询、诉求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质量工作,参与质量管理,共同围剿质量失信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版撰稿   史玉成等

    本版责任编辑  甄书秀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