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百科>>消费常识>>>>

低价游里藏陷阱细看合同后签字

2010-06-18 17:04: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刘  霞

   国庆将到,很多人萌生了出游的念头,“纯玩超低价旅游团”、“惊爆特价团”等极具诱惑的低价团让人们不由心动。专家提醒消费者,低价游不仅导致旅游质量大打折扣,还常常存在旅游安全隐患,一些旅游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与旅行团低于成本揽客,不得不在其他环节上节省开支有关。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旅行社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条例最大的亮点是针对近年来旅游业中出现的低于成本报价、强制游客购物、收取合同之外的附加费等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出台一系列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规定。然而目前,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了解,当前,旅行社开出的旅游线路价格一般有3类情况:一是全包价;二是半包价,即旅行社代办一部分,旅游者到目的地再出一部分,如用餐费、景点门票费等;三是小包价,即旅行社只代办交通费或异地住宿酒店预订,其余费用由旅游者自理。各旅行社的产品价位不同主要在于为旅游者提供的服务内容的多少不一样。
   专家提醒旅游者,要警惕低价旅游团的消费陷阱。市民出游时一味追求低价格,是不可取的。有的旅行社报价很低,实际上是没有包括部分项目。有的合同价格较低,但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后还要另外收费。所以,签订旅游合同前,一定要把合同包含哪些内容、是否还有合同以外需要付的费用搞清楚。专家建议,要打破“低价组团、暗收回扣”的怪圈,除了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之外,消费者也应自觉抵制质价不符的旅游产品。《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