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总局领导人报道集>>

孙大伟:发挥认证认可积极作用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06-08 08:47:08 经济日报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孙大伟

   打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社会诚信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认证认可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提高质量水平的基础手段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质上是解决好速度、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问题。认证认可起源于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手段。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简称CCC认证),目前,列入CCC认证目录产品,包括23大类172种。据统计,我国已颁发CCC有效证书471686份。同时,国家鼓励企业通过各种自愿性产品认证,提高质量水平。运用认证手段,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我国获得ISO9000、ISO14000等各类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组织达269715家,数量居世界第一,提升了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质量控制离不开检测活动。对检测实验室实施资质认定、组织能力验证,是认证认可提高质量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获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达2万多家,经授权的国家产品质检中心422家,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国家建立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现已认定食品检验机构5094家。近年来,国家认监委针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热点问题,每年安排30项左右的能力验证活动,包括食品、建材、能源等领域;2007年,组织建立了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收录了2.4万家实验室、检查机构的基础信息。

   2009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质量和安全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举办“认证认可与质量安全”大型宣传活动,并对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获证企业、获证产品开展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下乡产品、CCC获证产品进行抽查,撤销或暂停证书159张;全面清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吊销不合格的注册备案资格31家,办理675家企业注册备案资格自动失效,要求361家企业限期整改;对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领域的3000余家实验室进行检查,处理不合格实验室9家,从整体上提高了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将继续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积极服务国家产业调整升级战略。国家认监委制定了认证认可促进十大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市场准入作用,淘汰落后产能与技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强制性产品认证、信息安全认证、能效标识等作为政府采购的准入条件,有效地限制了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产品,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

   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技术评价和技术支撑作用,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节能环保认证,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行节能、节水、节油和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以及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建立认证制度,制定风电、太阳能光伏认证的技术规范,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规范发展。目前,共颁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证书9000多张,涉及2000余家企业。经初步测算,2009年,获得认证的35种节能产品、节水产品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共节电538亿度、节水47.6亿吨、替代能源79亿度电,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伴随低碳经济、绿色增长等新理念,认证认可领域正在孕育着一场科技与制度创新,国际上积极研究建立碳认证制度体系,开发碳排放、碳核查等认证模式的势头方兴未艾。我国也在密切跟踪国际趋势,着手研究碳认证相关制度,参与国际碳认证体系建设,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大力发展食品农产品认证,鼓励开展无公害、有机产品认证,在食品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基地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共颁发各类食品农产品认证71372张,出口食品注册备案企业13387家。

    公共管理服务的角色呼唤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能力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了认证。国家认监委、司法部共同在司法鉴定领域推行认证认可,50多家司法鉴定机构获得国家资质认可,提升了公信力。北京奥运会反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医学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已有11家医学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同时,世博会自愿减排行动也得到了认证支持,对世博场馆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第三方审核,凸现了低碳世博、绿色世博的理念。及时制定三聚氰胺、甲流病毒检测方法,组织相关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也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认证认可是增进贸易各方互信、促进国际贸易的一种技术活动;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体系,是消除技术壁垒,便利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近20个,在参与国际认证规则、标准制修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多个双边、多边互认协议。2009年,我国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签订互认协议,中国GAP成为首个被国际组织承认的食品农产品认证。

    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科学发展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增长的认证需求、不断扩大的认证认可发展舞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认证有效性为核心,努力完善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强化认证认可监管,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加强认证认可执法监管,促进认证市场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认可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综合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认证执法监管体系,严格对认证市场、认证机构监管。

   第二,加快认证认可的推广应用和制度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目标,提出与认证认可相关的约束性指标,明确政策导向;积极开发新能源、新产业领域的认证工具,加快建立低碳认证体系,推进节能环保、信息安全、服务认证,广泛建立认证采信机制。

   第三,加快认证认可科技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启动一批认证认可科研项目;建立认证认可统计指标体系,制定认证认可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测度,科学评价发展质量;广泛开展多双边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认可体系、规则制定活动,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互认体系。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广泛参与。完善部际协作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沟通协调,使认证认可更好地融入国家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