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名牌战略>>

发展品牌经济:质量兴市深化的必然

2009-04-08 13:49:0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展品牌经济:质量兴市深化的必然

   --------------------------------------------------------------------------------

    (发稿时间:2008-12-1  阅读次数:240)

   自2001年以来,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质量振兴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质量兴区、质量兴县活动,提高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10个市(县、区)进入国家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区)的行列。而邗江区通过开展“质量兴区”活动,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全区质量意识大大增强,并产生了8个中国名牌和9件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荣获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兴市”先进区称号,这是邗江质量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全省“质量兴市”工作的一个亮点。

   在对邗江“质量兴区”工作调研后,我就“质量兴市(区)”工作如何深化的问题谈三点意见:

    从质量兴区

    上升到品牌兴区

    质量的内涵上升到品牌的高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质量的核心已经上升到品牌。21世纪是品牌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购物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品牌,导致越来越多的利润集中到越来越少的品牌上来,这是市场发展的态势。质量的竞争最终落到品牌的竞争上来,成为竞争的焦点。

   第二,“质量兴市”增强了全民质量意识。在邗江调研中我们发现,邗江地区的质量意识很强,已经深入到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为质量兴区向品牌兴区转变创造了条件。

   第三,江苏已具备了发展品牌经济的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苏已有2个产品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23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江苏还有103件中国驰名商标,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国内都是一流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显著的。邗江区拥有8个中国名牌和9件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品牌的基础较好,再引导一下,发展会更快,水平也会更高。

   因此,从上述三个方面看,提出质量兴区上升到品牌兴区的要求,既是质量兴市的内涵提升,也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从企业创牌

    上升到产业创牌

   着力培育集群品牌,是提高江苏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江苏产业集群发达,如昆山笔记本电脑、常熟服装、杭集牙刷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邗江区现拥有旅游用品、新能源等6大产业,一镇一品的格局初步形成。我认为,江苏可以选择若干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邗江杭集镇的牙刷等,实施从企业创牌到产业创牌的提升。对于产业集群创品牌,有三点基本要求:

   首先,把龙头企业做强。一个产业集群一定要有龙头企业来带,否则做不大。龙头企业的符合性质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应该看到,也正是因为大家都能满足符合性质量的要求,才产生了同质竞争现象。因此,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要做强,就一定要在异质竞争上下功夫,关键是做到三个领先:

    1.标准领先。这里说的标准领先是指龙头企业的产品不能仅满足于达到企业标准或者国内标准,而是应该执行国际先进标准。除国际先进标准外,还有一个是客户标准,客户的需求也应该成为龙头企业的标准,这点也非常重要。现在消费者已经走过了功能性消费时代,进入体验性消费时代,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消费是一种体验、感觉和文化,是个性化的消费。在很多时候,消费者和客户买的不是企业的产品,而是他认为你的产品能满足他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我们说标准领先,不是原来的技术标准的概念,技术标准大家都有,那属于同质竞争。比如,现在机械产品,不仅性能符合客户要求,而且外观做得像工艺品一样。我在常州考察小松机械制作所,他们的工程机械做得就像工艺品一样,这在技术标准上是没有的,实质是一种客户标准、用户标准。只有标准上领先了,才能实现异质竞争。

    2.特色领先。所谓品牌就是与众不同,与他人相同不可能形成品牌,这就要求在特色上下功夫,做出与他人不同之处。我在无锡看到的紫砂茶壶,到处都是,卖不掉,多数产品只有十几元甚至几元一个,但宜兴紫砂一厂的紫砂壶定价2000元却不容易买到。同样是茶壶,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关键就在特色,它把古代的文化与紫砂茶壶、茶杯结合起来,把孙子兵法、道德经刻在茶壶和茶杯上,那就不是茶壶和茶杯的概念了,它是把文化卖给别人了,其价值当然就不同了,它卖的是特色。

   产品的附加值体现在产品之上、产品之外,产品本身仅是一个载体,附加值加在这个载体上。产品的服务内容、文化内涵等,都是品牌的特色,区别就在于此。产品的技术标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服务、文化。产品本身作为一个载体,把附加值加在它的上面,这样才能在特色上领先。品牌与品质是不同的,品质就是符合性质量,品牌就是与众不同。

    3.科技领先。没有科技领先,不可能持续发展,不可能做百年企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不断研究新的品种、专利和技术。我到一家企业去,我说车间不要看,就看他们的研发中心,结果企业带我去看的是他们的理化测试室,其实没有研发中心,当然也就做不出新的东西,只能模仿他人的产品。不在科技上领先,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在确保符合性质量过硬的前提下,有了上述三个领先,就能做成长寿公司,否则都是空话。单纯做大是没用的,只是一个泡沫,而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的。企业必须做强,在做强的基础上,规模自然会越来越大。

   其次,把产业链做长。现在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应是很多企业上下游配套,形成产业链。不形成产业链,什么都在一个企业内做,肯定做不大。一定是自己做核心的、最擅长的东西,把配件、上下游的配套都外包给其他企业去做,每个企业都做一个专业,做好一个环节,这样配套起来的产业链才是科学的、最好的。可以这样说,产业集群不是单个企业的集合,而是上下游产业链的集成。前段时间,我考察了昆山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发现竟有973个零部件,统统在昆山配套,产业链很长,且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高度专业化,因而昆山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就做得非常好。

   现在,有些企业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认识,不愿意外包给其他企业。事实上,越是专业化越能保证质量,小而全、大而全反而无法保证质量。形成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关键是解决产业链质量控制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都比较困惑的问题。我认为,要做好产业链的质量控制,重要的是必须形成产业链质量联盟,每个企业都要研究质量问题,研究产业品牌,这才能保证一个产业链从开始到结束形成最终高品质的产品,也才能打响集群品牌。而对外包企业、零配件企业的控制,不是靠检测控制。通过检测来解决质量问题,有滞后效应,是消极、被动的行为,因此一定要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品牌企业或主体厂主要从4个方面控制外包企业和零配件企业的质量:(1)原料。只有好的原料才会有好的质量,原料一般应由主体厂提供,这样才能保证第一道工序、保证质量,没有原料的质量就没有产品的质量;(2)工艺。应按主体厂的工艺流程要求来做;(3)设备。外包企业或配套企业不能用非标准设备或落后设备来生产,而应由主体厂选用或指定生产设备;(4)培训。按主体厂的要求对外包企业或配套企业进行人员培训。

   上述4个方面抓好了,也就实现了前端控制,质量就有了保证。而那种待产品做出来后,通过检验控制质量的办法,是不足取的,因为木已成舟,原料已经浪费了。因此,产业链做大,一起做质量,一起创品牌,很重要的是解决对外包企业的质量控制问题,要从源头上控制,而不是仅用检测的方法被动地控制。成功企业都是从全过程控制,共同形成质量和品牌的联盟体。

   再则,利用信息化做响品牌。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工具,产业集群创品牌,一定要抓信息化,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要建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搞资源共享,把集群内所有企业的专利技术、信息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创集群品牌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加强沟通,而那种单纯靠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是很难的,可以借助网络来沟通,实现网络协同。比如集群内推出一个新产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实现改进和完善。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质量监控。比如美国的Dell公司,为了控制吴江企业生产线上的笔记本电脑质量,在生产企业的每一个质量控制点都装上探头,24小时进行扫描。这样,Dell公司就实现了对每一个质量控制点的监控。Dell公司还有一个检测软件,放在生产线的最后一道。软件检测指标都达到了,可以下线,否则不予装箱。上述这些工作都是在网上控制上,检测软件的控制权不在生产企业,而是在美国Dell公司的网络管理中心。所以Dell公司总部对吴江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质量一点都不担心,所有关节点都控制在他手里,通过信息、网络实施有效地控制。通过人却很难控制,人盯人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人有感情,有情结,而软件是死的,不讲情感,没有什么私人的交情在里面,通不过就是通不过。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远程质量控制,并且这种控制是十分有效的。

    从以物为本

    上升到以人为本

   过去,我们讲质量管理都是针对物,是以物为本,不是以人为本。实际上产品质量的背后是人的质量,没有人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不可能保证的。产品升级的内涵是人的升级,人不升级,是无法实现产品升级的。因此,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这是管理的深化和提升。

   近来,我听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质量监督部门过去主要抓监督,现在开始做品牌培育了。这是质监部门工作的一次很大的提升,但质监部门抓品牌培育,需要再次提升,即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因为人是一个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创造了产品和价值,创品牌的根本靠人。

   以人为本,关键是要进行人才的创新,需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事业靠人,人靠机制。没有好的机制,就没有人才保证,也就没有质量保证。目前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激励,逐步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人才进行质量创新;二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现在有的企业发展很好,有的企业就不行,什么原因呢?瓶颈就在当家人,企业长大了,但当家人没长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自身。当家人的素质,包括全体员工的素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根本要素。所以应该抓培训,抓人的素质的提升,这就抓到了问题的本质。光抓宣传还不够,有些人的质量意识形成了,为什么做他懂了,但不知道怎么做,因此需要不断培训。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很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过去的东西不能复制,管理的办法也要改变,但办法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培训才能实现。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不能拿老办法复制,应该抓人的质量,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提高,突破企业自身的瓶颈,才能把品牌的问题真正解决,做成百年老店、长寿公司。

   对全省正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地区来说,实现上述三个提升,即从质量兴区上升到品牌兴区、从企业创牌上升到产业创牌、从以物为本上升到以人为本,我省的质量管理也就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发展阶段。(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