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食品质量安全屏障
——湖北省公安县质监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侧记
“波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给每一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食品监管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反思,作为承担重要监管职责的质监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构筑食品安全屏障是我们当前的首要工作”。这是“三鹿”事件后公安县质监局食品监管工作会议上局领导的一席话,至此拉开了该局新一轮的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签订质量承诺
公安县是农业大县,食品加工小作坊数量多、范围广、监管难度大。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公安县质监局在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年度普查建档的同时,要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向社会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使用非食用原料、不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承诺其产品在限制的区域和范围销售,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与此同时,该局加大对作坊业主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了解食品生产加工者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目前共普查建档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68家,与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85份,发放限制区域销售通知书285份。
延伸监管触角
“三鹿”事件备受各界关注,也再次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安县质监局党组审时度势,及时应对,在全局系统就“如何避免监管缺失、如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等敏感话题开展了大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强化监管职责、延伸监管触角、健全监管网络、消除监管盲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出台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百日督查活动》、《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等文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监管不出漏洞,不留隐患。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责任制。全县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施行定人员、定责任、定区域、定加工户的方式,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确保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到位,所有食品监管责任人、监督员分别签订了《公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为了确保工作质量,该局还将制订《公安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考核办法》,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健全监管网络,消除监管盲点。一张公安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网络和区域责任图非常清楚地反映了该县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及责任划分情况。全县16个乡镇共有质监监管中队6个,质监监管责任人12人,质监监管员16人,政府协管员16人,社会信息员323人,他们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责,以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监管重点,将监管任务落实到位。三是规范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采取巡查、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
改造升级小作坊
为了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稳步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今年4月底,公安县质监局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了“千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改造升级计划”,并将该县16家食品生产小作坊列入改造升级计划。
为了确保改造升级计划的全面落实,该局成立了分管局长为组长、其他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专班成员按照“监管、引导、规范、便民”的指导思想,从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素质培训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等5个方面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实行全程服务和帮扶,督促作坊业主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制造设备的改造升级力度,使其达到取证、规范、安全的要求。通过指导帮扶,现有公安县章庄铺镇美华味品厂等2家企业顺利获证,公安县孟家溪镇猴子店米厂等2家企业通过考核合格,再有公安县夹竹园镇庶人面粉厂等2家企业正在申报之中,另有10家两证不全的小作坊正在积极改造之中。
近日,一家通过改造升级顺利获证的企业——公安县高强食品厂写了一篇题为“质量监督为我撑起半边天”的文章,讲述了该企业的改造升级过程及发展变化,文章末尾这样写道:公安县质监局为我们‘量身定制’产品质量标准,帮助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监管各项制度,使我们规范了管理,拓展了市场,质监部门是我们企业最大的“靠山”。(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