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了。电商促销活动正在进行,“儿童食品”是其中非常畅销的品类。儿童酱油、婴幼儿低钠盐、儿童营养面条、宝宝山楂条……打着专为儿童研发名义的儿童食品真的都是健康的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家有0-14岁孩子的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平时给孩子买食品,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是“儿童食品”三大问题。
受访家长中,孩子在0-3岁的占33.1%,3-6岁的占43.0%,7-12岁的占19.0%,13-14岁的占4.9%。
我国目前对“儿童食品”没有精准定义,也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内蒙古的两岁宝妈董欢介绍,她给孩子买的食品中,90%都是“儿童食品”。“除了水果、酸奶我常在超市购买,不会特意讲究以外,其他孩子入口的食品我都尽量在母婴店购买,比如主食的小面条、小馄饨,调料的酱油、橄榄油,零食的果泥等。”
魏依在河南新乡某行政机关工作,目前孩子上幼儿园了。她平时给孩子买吃的,很注重看是否有“儿童食品”的标识,“其实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成分和成人普通食品差别不大,但还是会‘花钱买个心安’。”
平时给孩子买食品时,80.2%的受访家长都倾向于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进一步分析发现,孩子在3-6岁的受访家长这一比例最高,为83.8%,其次是孩子在0-3岁的受访家长(82.6%),孩子在13-14岁的受访家长(56.9%)比例相对最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我国现在对“儿童食品”尚没有精准的定义,也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只有0-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在‘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处于一个监管盲区。”对于市场中的“儿童食品”,朱毅指出,这其实只是商家宣传的一个概念和噱头,是“出于营销角度考虑”。
谈及很多家长购买时认准“儿童食品”标识的行为,她解释,依据《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其实是不允许在食品标识上使用“儿童食品”的文字或图案的,“现在的‘儿童食品’只是在包装上把它做得像儿童食品,比如比较卡通。也因为目前没有严格去规范这样做是否可以,所以很多商家是在打擦边球”。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
林鑫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二孩宝妈。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非常关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小孩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还不高,家长肯定要多操心些。”平时上网,看到儿童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林鑫都会点进去看一下。“如果有人讨论我也会去关注一下。”她身边的家长朋友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也都比较关注,“大家在一起也会聊”。
本次调查显示,91.8%的受访家长平时关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我总光顾儿童食品店,里面的商品售价要比一般超市贵出很多。但我有次特意查看比对了配料表,其实同类食品中成分都差不多。”董欢说,她能接受儿童食品价格高一些,但要品质匹配价格。“有的食品说是‘儿童食品’,但其实成分与普通的成人食品没有什么不同,‘挂羊头卖狗肉’。”
董欢感觉,配料表不科学、添加剂太多,也是“儿童食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儿子6个月大时,开始吃辅食,我给他买了溶豆零食,但后来发现配料中添加了白砂糖、麦芽糖精,马上扔掉了。‘儿童食品’质量参差不齐。”
她还指出,很多“儿童食品”都没有明显的年龄分段,“经常翻了几遍外包装也没找到在哪里标着产品适合多大的孩子食用,让我很纠结到底买还是不买。平时带孩子还碰见过几次,倡导3岁以上小孩才能吃的零食,1岁多的宝宝家长就给吃上了”。
儿童食品中哪些问题严重?数据显示,噱头大于实质排在首位(58.2%),其次是价格过高(52.8%),配料不科学甚至有害健康(46.1%),成分与普通食品无差(40.9%),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39.9%),没有明确年龄分段(37.5%)等。
“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一定要低于成年人的食品”
魏依经常在超市的“儿童食品”专区采购。挑选食品时,她倾向选择大品牌、海外进口品牌,添加剂、防腐剂含量越少的越好。“像果泥、乳制品,如果是勾兑的或者原料不是生牛乳,我肯定不会买。”魏依表示,平时家长聚到一块儿,也会讨论哪些食品孩子喜欢吃、对小孩身体好,互相推荐。
董欢说,看着网上不断曝光的儿童食品安全问题,让她更坚定在正规渠道购买,“去线下母婴店或者线上大平台的旗舰店”。她很喜欢看一些儿童食品相关的测评,“他们会把同类产品做对比,从配料成分的安全性,到宣传的真实性,都有详细专业的解说。我经常想买什么了就去看对应测评,测评推荐什么就直接买”。
董欢给孩子买食品,会重点查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配料表要干干净净的,上面的东西越简单越好。也会看看钙、铁、锌这些元素的含量。肯定不买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钠含量过高的食品”。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家长,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一定要低于成年人的食品。为孩子选购食品时,要优先选择大品牌。“尤其上市企业,具有更加雄厚的科研力量,行业自律性、企业责任感更强。”
为了能给孩子选到营养健康的食品,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67.9%的受访家长会查看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等基本信息,65.7%的受访家长会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57.1%的受访家长会仔细研究营养成分及配料表,其他还有:购买知名品牌(46.6%),在网上查找测评推荐(41.2%),了解家长中的口碑产品(29.5%)。
谈及“儿童食品”行业的未来,朱丹蓬指出,要让整个行业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对于儿童食品,不能放任市场野蛮生长,监管一定要跟上。一方面,要制定儿童食品的标准体系,按门类明确食品安全、营养添加、制作工艺等标准,为儿童食品的生产提供遵循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儿童食品认证制度、标识制度,出台儿童食品生产、销售监管办法,提高儿童食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的准入门槛,杜绝引人误解的营销宣传,规范市场竞争,引导行业进入注重品质的健康发展轨道。”
受访儿童家长中,孩子在0-3岁的占33.1%,3-6岁的占43.0%,7-12岁的占19.0%,13-14岁的占4.9%。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丁香雪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陆明 )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然而,微商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所涉及各类群体共同决定的结果。
刷单炒信,是指在电商平台上的卖家通过安排刷手进行虚假交易,提高商品销量、好评率 ...
近年来,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发展引人注目 ...
老陶-- 陶跃庆 中央电视台资深新闻制作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 ...
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
此次“快闪”亮相北京是继焕新之旅在首站深圳、第二站杭州活动大获好评之后,NU ...
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赵钰领取“2022年度质量典范企业”荣誉。 ...
此次会议以“推动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邀请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九所无限极童梦阅读空间正式揭幕。
此次行动共检查生活美容机构7户。
学校的师生们从此用上卫生、整洁的卫生间。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委集中开展医疗广告发布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向那里的孩子们捐赠1300套过冬物资包。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健龙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如新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来自如新第二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如新中国大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