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舆情·打传> > 打击防范传销40问40答(三)

打击防范传销40问40答(三)

2023-05-04 12:42:11 来源: 香格里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1 直销服务网点

直销服务网点是指直销企业在其从事直销活动的地区建立的便于并满足消费者、直销员了解产品价格、退换货及企业依法提供其他服务的固定场所。

22 直销企业经销商

具有独立的经营主体资格,根据与直销企业签订的经销合同,以批发或零售方式销售直销企业产品或者为直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者,包含但不限于专卖店、加盟店、工作室等。直销企业可以通过经销商对产品进行分销或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23 直销产品

由直销企业或者其母公司、控股子公司生产的,由直销员以直销方式销售的产品。直销产品的范围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直销业的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公布。目前,经公布的直销产品为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和家用电器6大类。

24 直销计酬

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是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来计算,报酬总额(包括佣金、奖金、各种形式的奖励以及其他经济利益等)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

25 直销和传销的主要区别

传销与直销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区别显著。在合法性方面:直销是经国务院商务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的合法经营活动,传销是国家明令禁止并依法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活动;在招募人员方面:直销招募有条件限制,不得招募在校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等身份和未满18周岁人员等“七类”人员为直销员,传销则没有限制,是人就可以拉,有人头就有钱;在培训方面:直销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场所、授课人员都有明确规定,传销没有,一般都是暗中、私下进行;在计酬方面:直销计酬是公开的,且只能是单层次计酬,报酬总额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传销报酬计算不公开,采取多层级的团队计酬模式。在商品销售方面:直销以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为获得报酬的前提,传销往往不销售商品,或只是打着销售商品的幌子;在退换货方面:直销有完备的退换货制度,传销无任何售后保障。

26 传销欺诈本质

传销的本质是欺诈(致幻), 传销的噱头是一夜暴富(画烧饼),传销的发展是不断变换噱头(必须),传销的主要特征是拉人头(人脉),传销的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根本特点是传而不销或者真传假销。

27 当前传销组织管用幌子

当前“社会面聚集型”异地传销组织(体系)打着“国家(地方政府)暗中保护支持”“西部大开发”等旗号,以旅游观光、考察(开发)项目、婚恋、做生意等为名,采用电话邀约问候、发送邮件短信邀约和通过微博微信邀约邀请等方式,不断诱骗亲人、同事、战友、同学、朋友、网友陷入其精心设计的陷阱圈套。其传销组织惯用幌子主要有:一是打着“国家搞试点”“西部大开发”等旗号,诱骗亲人邻里、同学朋友、战友同事等参与“资本运作”“1040工程”“特许经营”异地聚集型传销;二是以“招聘招工”“婚介交友”等名义,诱骗人员参与传销;三是以“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直销”等名义,诱骗人员到异地参与传销;四是以“网络直销”“网络代理” “网上学习培训”等名义,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五是以销售商品可得高额返利为诱饵,通过发展加盟商等形式从事传销。

28 异地聚集型传销拉人布局过程

异地聚集型传销拉人布局过程是:第一步,熟人邀约。第二步,游玩放松。 第三步,亲情围猎。第四步,观念灌输。 第五步,成功见证。第六步,交款上套。

29 传销的危害

传销的危害十分巨大。首先是给参与者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传销的实质就是诈骗,是极少数人敛财的把戏,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第二,助长和膨胀了一些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传销组织通过编造谎言,让不少急于求富的人萌生幻想,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落入传销陷阱难以自拔。第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有些传销参与者被骗后走投无路,对社会产生怨恨情绪,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第四,冲击社会诚信伦理道德体系。传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杀熟”,参与者为骗钱不惜将朋友,甚至父母、配偶、亲戚都拉入传销“泥潭”,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

30 识别传销的要件

识别传销乱象的要件有:一是是否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二是是否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三是是否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加入的资格;四是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五是牟取非法利益。

(责任编辑: 陆明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