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频道!
当前位置> 健康频道>减肥·健身> > 多措并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多措并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2-04-20 15:37:08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蔚)每当提起健身,人们常常要想“去哪儿锻炼”“消费高不高”。为了破解健身场地少、消费高等难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了29条政策措施,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意愿越来越高,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喜欢在专业运动场馆打球、游泳,有的愿意就近在户外享受运动的乐趣。国家体育总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

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记者对《意见》进行梳理发现,“更高水平”将落实在8个方面: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

针对“一场难求”场地设施难点问题,《意见》提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场地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意见》还指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规定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近几年,北京修建了不少公园,公园里有草坪、凉亭,但是可供孩子们运动健身的设施、场地却不多。”家里有两个男孩的许女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十几岁的男孩子精力无限,特别需要到运动健身场所“放放电”,“公园里如果有免费的运动场地就太好了。”许女士说道。

城市里高楼林立,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健身场地;郊区、农村地广人稀,体育设施不同程度地被闲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健身不便成为热爱健身的人们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部分城市的全民健身功能布局还需优化,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城市形态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全民健身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表示,比如大中城市要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县城城镇化要同步规划建设健身设施;老城区可以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区要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提到体育设施,很多人会想到“高大上”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往往场地很大、座位很多。但实际上,这样的大型场馆不一定实用。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体育场馆往往建设成本高、耗能大,有些场馆建在城市边缘处,人们想去运动但不一定便捷;有的场馆缺乏后续赛事活动支撑,日常运行成本又很高,运营上入不敷出是常态。“这次《意见》就是总结过去这些经验,提出要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

另外,《意见》还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

(责任编辑: 陆明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