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社会>>

【诚信建设万里行】揭底考试作弊“黑色产业链”

2018-08-08 09:45:44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升学、选才的公平公正,也直接伤害了社会诚信机制。诚信参加考试,才能维护考场上的公平竞争。

这个土黄色的方块,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是一块橡皮,将它转过来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带有液晶屏的显示器;这样一条女士围巾,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它的上面竟然也嵌着一块液晶显示器。这些都是考试作弊的答案接收器,也成为了法庭上依法裁判的证据。

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在2017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组织作弊的6名被告人,依法进行了公开宣判。最终,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6被告人有期徒刑4年至1年8个月不等,并处以了4万元到1万元不等的罚金。

法官介绍,目前,组织考试作弊已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的趋势,他们一般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有的专职负责购买作弊器材、组织考试作弊;有的专职负责网上招募作弊考生、线下培训;有的专门负责窃取考题、招募枪手提供答案。电子作弊器材也越来越小型化,比如这种微型作弊耳机,记者尝试将它放入耳朵后发现,即使没有头发遮挡,外人也很难察觉。

在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的同时,利益也层层分割。在北京2017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考试组织作弊案中,犯罪团伙向一名作弊考生收取的费用是4.5万元。在湖南常德国家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中两科作弊的费用达到了7万元。

考试作弊行为,破坏了国家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在妨碍公平竞争的同时,也是对社会诚信原则的破坏。

专家指出,在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依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首先面临的处罚就是该科目成绩无效;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比如高考,可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