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社会>>

媒体:辅导班失信、“货不对板”真该好好治

2017-09-10 11:15:48 法制日报

诚信是社会的底线,一些培训机构敢破这条底线,根本原因在于:失信收益高而成本低。培训机构“货不对板”,顶多也就是退一点培训费——还不是全退,更别说惩罚性赔偿——失信接近零成本,这怎么能够让失信者有所触动呢

□ 练洪洋

一入开学季,各式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如花次第开放,尤其中小学周边地区,简直成了课外辅导班的“重灾区”。培训机构是多了,可选对选好并不容易,家长若是不看“疗效”看广告,很容易就跌进缀满鲜花的陷阱里。“货不对板”不仅让家长破财,还浪费孩子时间与精力。

培训机构“货不对板”,近来新闻可不少。不久前,记者暗访披露了国内某知名培训机构将应届生包装成“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就同一话题,一位大四学生向记者透露,他在做暑期兼职时,就曾被某培训机构包装成参加过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的优秀教师。应届毕业生与“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相距十万八千里,他们还真敢吹这个牛。

诚信是社会的底线,一些培训机构敢破这条底线,根本原因在于:失信收益高而成本低。试想,就算培训机构“货不对板”,面对极个别家长较真,顶多也就是退一点培训费——还不是全退,更别说惩罚性赔偿——失信接近零成本,这怎么能够让失信者有所触动呢?动静再大一些,个别培训机构干脆选择跑路,一了百了。

据中国教育学会等机构去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辅导机构,行业集中度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面对体量如此巨大的市场,且事关中小学生教育的大事,外部管理应该有所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注册、监管要与普通公司有别,避免出现“注册容易、监管缺位”现象。尤其对培训机构资质这一块,要有所重视,把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拒之门外,别让他们祸害孩子。在监管方面,家长事后维权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要靠行政监督,事中监管。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