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一个APP竟能“解锁”11种共享单车

2017-07-07 11:31:33 新闻晨报

一个APP竟能“解锁”11种共享单车

摩拜、ofo等企业:未授权“全能车”,正在全面封禁

晨报见习记者 张 立

近日,一款名为“全能车”的APP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该APP 的首页介绍,使用“全能车”,只需要交一份押金就可以打开摩拜、o-fo、小蓝、小鸣、优拜等11家企业的单车。

专家表示,“全能车”的出现看似便捷,但是在没有得到单车企业授权的情况下,打开多家企业单车的行为涉嫌违法,而且“自行打开”其他单车的行为,还有涉嫌盗用用户信息的嫌疑。

交一份押金就能随意骑

根据“全能车”APP的页面提示,其可以打开ofo、摩拜、小鸣、优拜、永安行等11个单车品牌,同时,“全能车”宣称,用户只需要支付一份押金,几大共享单车品牌都可使用,并且无需给每个单车APP 都交押金。在骑行费用上,“全能车”也表示“完全按照对应单车品牌的计费方式进行计费,不会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昨天下午,记者打开“全能车”APP的,根据系统提示,新用户在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后便可以用车。当天该软件正在举行“免押金”体验,根据规定,新用户体验期自注册日起3天可免押金,体验期过后,用户需要支付299元押金才能用车。此外,用户可以选择微信或支付宝进行充值,充值后才可以选择车辆开锁。

记者先后选择了摩拜与ofo进行尝试,同两家单车公司官方APP 相似的是,点击“全能车”正中间的“开锁”键,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扫码打开单车,骑行体验也同单车公司官方APP并无差别,在结束骑行后手动上锁便可以在“全能车”APP上结束计费。

记者在结束骑行之后,查看自己的摩拜和ofo客户端,发现并不存在之前使用“全能车”的骑行记录。

并未获得单车企业授权

记者昨日从摩拜、ofo、小鸣等单车企业获悉,实际上,“全能车”从未获得过任何授权,也并未与单车企业有过合作。

据摩拜相关负责人表示:“摩拜单车从未对这款软件提供授权,并已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封禁。”同样表示将对“全能车”进行封禁的还有ofo,ofo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ofo 并没有授权这款APP,“而且ofo的信息安全人员每天都在封禁‘全能车’的服务。”小鸣单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对于“全能车”的存在之前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授权合作。目前正在通过一一排查相关用户信息的方式进行技术维护。

记者查询发现,“全能车”APP 系深圳市前海鸿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去年10月在深圳注册成立,经营范围为网络系统的技术开发与销售、提供计算机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等。此前有媒体报道,“全能车”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全能车”是二次共享平台,对于各品牌共享单车,“都有给押金和车费,并没有从中获益、额外收取用户费用。”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全能车”APP相关工作人员,试图询问“全能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就能打开多家企业的单车,是否涉嫌侵权问题,但是截至记者发稿,“全能车”并未联系记者作出任何回应。

专家称或是购买用户信息

“全能车”的出现,乍一看对用户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款没有实车供应的APP,虽然打破了此前共享单车品牌一对一的解锁模式,但是也由此引发了不少争论。这款APP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打开多家企业单车的功能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像“全能车”这样的APP极可能是通过窃取个人身份信息,从而实现“多骑”。“全能车”在用户身份信息获取的手段上也可能有两种:一是“全能车”通过特殊手段获取大量个人身份信息,并完成多个共享单车品牌的注册,用户使用“全能车”APP取车时,“全能车”会随即安排其他人的账户供其使用;二是“全能车”直接窃取共享单车品牌的原有账号信息供用户使用。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的身份信息都有被窃用的可能,原有的共享单车注册账户,也有可能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占用。

GeekPwn实验室安全专家宋宇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全能车”通过购买用户身份信息后,分别在多家单车平台上进行注册,“现在的单车平台都需要实名认证,因此需要先去购买身份信息。”待注册完毕后,“全能车”的后台继续控制这些账号,一旦有用户想要通过“全能车”骑车,后台就可以利用一个账号去实现开锁功能,“包括你要用这个APP去付账,也能由后台控制。”

举例来说,“全能车”平台去购买许许多多的实名制身份信息,在认证注册ofo、摩拜、小蓝等共享单车后,一旦用户使用“全能车”APP 时,就等于是使用了别人的身份信息用车。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