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害进口仿真饰品
检验结果公布其不合格率3.5%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李大林 通讯员岳检宣、刘靖国)广州是广东省进口仿真饰品的主要进口口岸,记者昨日从广州检验检疫局获悉,2016年辖区进口仿真饰品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悉,今年1至6月广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进口仿真饰品485个报检批次,重172.0吨,货值12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0%、891.5%、47.3%。其中,共检出17个报检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3.5%,不合格原因是无中文标签。
据了解,仿真饰品一般是指不含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及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饰品,材质主要有贱金属、玻璃、塑料、棉、木、陶瓷等。款式主要有耳环、项链、手镯、手链、戒指、胸针、袖口等。广州地区进口的仿真饰品主要产自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如泰国、波兰、意大利、尼泊尔等。
进口仿真饰品在2011年刚刚纳入法定商检目录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饰品存在重金属铅、镉含量及镍释放量超标等问题,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仿真饰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进口的产品,仔细阅读中文标签,检查产品外观是否做工精细,一定不能选择存在锐边、毛刺的缺陷产品,在佩戴过程中出现红肿痒痛以及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摘除并及时向检验检疫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