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低价消费存陷阱 网购成“重灾区”

2016-03-28 11:12:52 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低价消费存陷阱 网购成“重灾区”

    律师表示低价陷阱属商家欺诈行为

    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低价消费的诱惑,往往伴有猫腻和陷阱,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中招。

   去年,本报报道了参加“零团费”游买到“劣质珠宝”,抽奖享2.5折优惠买万元吊坠等等低价陷阱现象,引起了不少关注。而随着大家消费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网购行业也成为低价陷阱的重灾区。

   本报特邀广东(深圳)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春华为大家分析低价陷阱的法律关系,以及消费者如何应对低价陷阱,避免中招。

    网购成低价陷阱“重灾区”

   随着大家消费习惯的改变,网购也成了家常便饭,小到书本服装化妆品,大到家电汽车商品房……只要是你想买的,就几乎都能在电商平台上找到卖家。但根据调查发现,近年来,网购行业也成为低价陷阱的重灾区。

   根据一项网络调查,人们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便宜、便利、足不出户购天下物。在这三个原因中,低价可能是最为普遍的原因了。的确,网购这一行为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性并降低了其营销成本,因而拉低了商品的价格,增加了竞争力。但也有一些不良卖家就是通过“低价”设置陷阱,让不少“剁手党”中招了。

   例如,有些店家在卖东西时对于一些较为关键的信息做模棱两可的陈述,或者刻意隐瞒,图文与实物严重不符。还有一些店家常用的幌子是“走私货、海关查没品甚至是盗窃的赃物,价格低到夸张,但日后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其中,以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商品较多。

   此前,有消协曾统计过,网购的低价手机或平板电脑大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假货或高仿货;旧机翻新;质保及售后问题无从解决;所购商品为水货;系统中预装恶意软件;为盗抢机销赃;商家存在虚假夸大宣传,名不副实;商家承诺不满意退货,但消费者要承担相应代价。

    应保留支付凭证作维权证据

    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低价消费的诱惑,往往伴有猫腻和陷阱。广东(深圳)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春华指出,低价陷阱说白了就是商家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的一种体现,该行为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与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相悖,损害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避免低价陷阱,遭遇了低价陷阱又怎么办呢?对此,李春华建议,为避免低价陷阱,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一定要理性,不要被商家的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所迷惑。“一分价钱一分货”,“只有买错,没有卖错。”

   因此,消费者最好是到正规的商家处消费,如有必要,尽可能签订书面协议,白纸黑字写清楚,明明白白消费。如果是网络购物,则在买东西时,一定注意与店家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保留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等作证据。如果发现存在价格欺诈或者其他欺诈行为,应该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当地工商、物价及消协等部门投诉,甚至可以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新法制报记者淦丹丹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