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内地网络外卖平台“混战” 诚信与监管缺陷待补

2016-03-07 08:32:0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3月6日电 (记者张一辰)“用手机下单订餐,显示半小时内送到,可过了两小时还没来,打电话咨询餐厅,均答复在路上。”周末宅在家中本想图个方便的徐林却挨了饿。

   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部分,“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等手机订餐平台相继涌现,以其便捷性和优惠手段刺激消费,受到青年人青睐。

   80后孙然供职于西安一家外企,他的手机中各种订餐软件一应俱全,“不想出门,宅家里也懒得下厨,网上订餐不仅种类多,还节省时间。”孙然对网络外卖“情有独钟”。

   据西安市统计局调查,2015年西安通过网上订餐实现的餐费收入4474.60万元,同比增长达到75.2%。

   但通过手机订餐也常有糟心的经历。“一次朋友聚会,下单后送来的饭菜里面竟然有石子,菜叶子也没洗净,顿时就没有心情。”孙然告诉记者,尽管很生气,但由于投诉过程费时费力,加之是送上门的饭菜,里面有头发、石子难说清是谁的责任。他认为,网络外卖纠纷存在取证难、投诉受理难等弊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准入门槛低、监管存盲区是目前网络外卖平台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部分入驻商家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店铺地址也难觅其踪,同时,在餐饮制作加工等环节也有诸多盲区。

   四川人韩江在西安东新街经营一家小餐馆,他早已注册加入外卖平台,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接近200单。“注册起来很简单,所以外卖平台有不少鱼龙混杂的餐馆,有人质疑很正常。”他说。

   据了解,西安曾对该市13家订餐网站进行过清理,核查了22047户商户,清理下架无照餐饮商户达6512户。

   一位外卖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规定,注册加盟必须要有实体店铺、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但外卖平台由于自身局限性,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监管难免会出现盲区,但这个行业总体是在不断完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1.14亿,占整体网民的16.5%,市场与规模越来越大。

   陕西社科院专家张宝通认为,网络外卖以其独具的便捷性与直观性,为年轻人所认同和接受,网络外卖平台出现的卫生安全、经营资质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确保网售食品质量,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