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前沿资讯>>

百果园全链路把关品质,铸食品质量金盾

2023-01-13 15:27: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在2022年全国“质量月”期间,中国质量新闻网开展的“中国质量这十年——质量金盾案例线上交流会”活动,集中展示了食品、大健康、餐饮、酒业、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质量发展成就。凭借多年来对水果“优”品质的坚持,百果园入选2022年度“质量金盾案例”。

“做更好吃的水果!”正如百果园集团总裁徐艳林称,“这句话是百果园多年对品质的坚守,包括百果园匠人对水果情怀的坚守;对水果‘优’品质的坚持;对服务的匠心承诺‘三无退货’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创立全品类果品标准体系,定义“好水果”

鲜度是百果园的生命线,安全性是百果园发展的生死线。而“好吃”是检验水果的重要标准。

那么,什么才是水果“好吃”的标准?外观好看还是口感优秀?似乎都是感性认知。

百果园针对水果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对“好吃”从水果营养、安全和生态三方面进行了量化,发布了全品类果品标准体系——“四度一味一安全”。其中,“四度”包括糖酸度、鲜度、脆度和细嫩度,“一味”指果品的香味,“一安全”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合格。

同时,百果园又将同一类水果在品质、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又分成了招牌、A级、B级、C级,将好吃果品维度量化,让消费者对好吃理解更加具象。同时,百果园选取产量稳定及品质优秀的招牌果和A级果,打造水果品类品牌,建立顾客认知,截至2022年上半年,百果园已成功向市场推出31个百果园独家分销的招牌及A级自有产品品牌。目前,百果园共注册了211个商标作为水果品牌名称,包括草莓品牌“红芭蕾”、猕猴桃品牌“猕宗”、榴莲品牌“大芭”等。

不仅如此,百果园还进一步量化采摘、加工、运输、存储标准,全方位把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吃的水果。例如,在供应链方面,百果园成立了果品供应链管理公司,负责果品统一采购、品控、储运等,还在源头参与上游供应链建设,即通过输出标准、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全程参与果品种植、管理及采购环节,包括对产地原有优质果进行品质再提升,对不被看好但潜力巨大的果品进行改造等。

“水果匠人”扎根基地,种出“好水果”

“好吃的水果是种出来的”。为了促使水果在种植源头就实现标准化,百果园大规模参与上游基地的种植技术指导,与优秀的种植企业一起培养种植人才。

从投身水果事业起,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就一心扑在上面,组建研发团队、保证供应链、创新加盟方式、参与种植端等。如今,余惠勇依然坚守在水果一线,日常奔波于各大水果基地。“他在深圳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已经变成员工会议室。”百果园相关负责人笑称,“余董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更是个‘水果匠人’”。

在百果园体系,余惠勇对水果的热情、专注及专业,引领着许多年轻人,涌现出了更多的“水果匠人”。当年,黎召云辞去百果园董事长秘书职位,到西北种地10余年,种出了口感和品质均不输进口产品的“猕宗”猕猴桃。陈冲,扎根贫瘠山地,带领团队不断试验、反复栽种,培育出了有小时候苹果味儿的“良枝”苹果。

在百果园搭建的生态圈中,正是像黎召云、陈冲这样的“水果匠人”们,怀着对水果的热情,扎根乡村或山区埋头苦干,帮助果农或供应商从源头种出高品质好水果。

据了解,百果园在全球有众多合作的种植基地,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深入种植一线,进行土壤研究、育苗育种、种植技术指导等,帮助农民按照种植标准来生产,从源头保证水果的品质。同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植入种植端,利用科技让种植更科学。

SGS认证,高标准把控“好水果

水果从产地采摘到门店、再到顾客手上,随时间推移,“生命面积”不断减少,鲜度与品质也在不断变化,这给各链路都带来挑战。水果经营必须全程监控品质,守好“鲜度”和“安全”二条生命线。

2022年6月,百果园通过SG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认证。

SGS认为百果园在体系认证中有两大亮点,一是产地直供体系的建立。百果园凭借覆盖水果全品类的专业采购团队,在重点水果品类上直接与产地合作,采用产地直采、直供和与一线品牌合作的业务模式,确保产品品质。二是针对水果天然存在巨大差异,百果园独创国内水果“好吃”标准,落实对果品质量的要求和追求,让顾客能明明白白买到好吃水果。

对此,百果园集团总裁徐艳林强调:“食品安全一直被放在百果园经营工作的第一位。SGS的认证,将我们对食安的认知与落实,提到了更高的维度。百果园此次通过认证,是里程碑,也是开始。希望百果园能为行业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坚持以食品安全为重,真正为顾客负责,持续为顾客满意创造价值。”

这些年来,百果园用标准指导全产业链经营,全程严管食品安全质量关,严守百果园食品安全生命线,铸食品质量金盾。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