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餐饮学院>>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警示:红伞伞白杆杆 害人毒蘑菇别再馋

2022-07-13 17:28:43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夏季雨水丰富,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因误采误食引发的中毒事故也进入易发期、高发期。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毒蘑菇味美危害大

野生蘑菇虽然鲜美,但食用风险极高。特别是野生毒蘑菇,种类、形状、毒性尚无系统研究,辨别及中毒救治一直是个难题。

四川省内近日野生菌中毒的“祸首”——日本红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白色蘑菇。通体白色至污白色,菌盖中央常下凹,幼时边缘常反卷,菌褶很密,菌柄很短。误食后,患者最短10分钟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并伴随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所以,无论是新鲜毒蘑菇,还是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自采野蘑菇风险高

相当一部分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部特征难以辨别。因此,必须依靠专业机构和人员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坊间流传的一些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和识别方法没有科学根据,不可轻信。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

另一方面,蘑菇生长一直处在变异之中,去年前年没毒的蘑菇,并不代表今年就没毒。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危险。因此,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野蘑菇中毒快就医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医,切不可“留观”坐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酿成悲剧。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在野生蘑菇生长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地区的群众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用餐单位,严禁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同时,建议各地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工作秘书处  黄家秀 唐婧)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