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餐饮学院>>

食话实说 | 糖尿病是因为食糖过量?真的假的?

2022-04-22 17:20:32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4月22日讯 (记者刘潇潇 石兰)千百年来,蔗糖的天然甜给人愉悦,给人甜蜜。但是近年来,妖魔化蔗糖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误导了广大消费者。蔗糖真的有害吗?真的是“甜蜜的杀手”吗?

近日,中国糖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以“科学认识食糖”为主题的现场活动,宣传食糖知识、普及科学用糖方式,帮助消费者科学认识食糖、合理消费食糖。

活动期间,主办方发放了《蔗糖》图册和《科学认识食糖》论文集,播放以甘蔗和甜菜(食糖生产原料)卡通人物制作的动画短片,生动、活泼地向消费者介绍了食糖生产、选购、食用等基本知识,解答了食糖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不少消费者认为,糖尿病的产生是由于食糖的过量摄入,这是真的吗?

“其实食糖并不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研究员钟堃在书中介绍,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问题,或者是胰岛素利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人是 II 型(患者中 95% 以上),病因就是胰岛素抵抗或者进行性分泌不足等,也就是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硬要说和糖有关系,只能说是和生活方式可能沾一些边儿。糖尿病取这个名字,糖其实蒙受了多年的不白之冤。”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中国注册营养师赵慧君认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推荐,每天摄入添加糖总量不应超过 50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不要因为害怕长胖选择用甜味剂代替糖来获得甜的口感,有研究称部分甜味剂的使用会影响肠道菌群损害糖耐量,加上一些心理因素,最终可能会增加超重、糖尿病和肿瘤的风险。”赵慧君说。

同时,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闫卫民也亲临现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互动交流、答疑解惑,传播正确的食糖消费理念,让大家能够放心享受食糖的“天然甜”。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