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餐饮学院>>

冬季一宝——山药

2021-11-22 15:43:41 济宁市场监管

转眼间,秋已去,寒风凛冽,落叶满天,加上近期寒潮的突袭,我们明显感到冬季已经到来。除了注意保暖,防风御寒外,我们还应在这寒冷的冬日适当进补一些食物,这样既能够补充身体元气抵御严寒,也能调理好身体应对各类疾病。

山药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自然就是这个冬天不可或缺的进补之宝。每年的秋末冬初正是山药收获的季节,除了取材容易,更重要的是山药本身药食价值显著。古人曾赞美山药“风味自应殊紫芋,功名初不减黄精。”高度认可了山药的药食价值。

山药的来源种类

山药,既是其中药名,也是其食材名。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名为薯蓣,因避皇帝名讳,故被改为山药,沿用至今。我国自夏、商起便开始种植山药,明清以来逐渐将其应用为药材,《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将其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目前,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薯蓣属植物主要有4种:薯蓣(怀山药)、参薯(淮山药)、褐苞薯蓣(广西山药)和山薯(广东山药)。其中又以薯蓣最为广泛,因其以河南焦作(古怀庆府)所产最为道地,故被称为“怀山药”。怀山药既是我们经常食用和最常见的品种,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认定的药用山药法定基源植物。怀山药中有一类品种吃起来面面的,不像普通山药那样粗粗的,吃起来比较脆;形体比较细,长长的,直直的,像铁棍似的,长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皮是铁褐色的,因此被称为铁棍山药,是怀山药中的精品,河南焦作温县是铁棍山药的地理标识原产地。

山药的药理药效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山药中主要含有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山药素类化合物、微量元素、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山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癌症等疾病。中医观点认为;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

古人认为山药是养生之佳品,具有养肺宁嗽、补脾止泻、益精固肾、养颜健脑、润皮肤、长肌肉、平补三焦(肺脾肾)、延年益寿的作用。由于山药的药效显著,以山药为君药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也不少,代表性的有:

玉液汤,组成:生山药30克,生黄芪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6克,葛根5克,五味子10克,天花粉10克。水煎服。功效:益气滋阴,固肾健脾。主治:消渴,即糖尿病。

山药丸,组成:山药、茯神、熟地黄、山萸肉、泽泻、赤石脂、巴戟天、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牛膝等,炼蜜为丸。功效:补益脾肾,强筋壮骨,轻身明目。主治:身体虚弱,腰膝酸软,头晕目昏,肌肉消瘦,精神萎顿,耳鸣健忘等。山药丸被许多医家推荐为延缓衰老保健方。

山药的食用价值

山药作为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以其为主的菜品更是数不胜数,如常见的蓝莓山药、蜜汁山药、山药排骨汤、拔丝山药等。不仅如此,山药也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去了福音,其降糖效果得到了临床医学的认可与肯定。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全球会有近7亿例糖尿病,其中尤以发展中国家涨幅明显。除了药物控制血糖,食疗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一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长年的糖尿病虽然很难痊愈,但通过饮食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摄入,改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实现对血糖的控制,而以山药为主药膳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例如药食两用的珠玉二宝粥,即由山药、薏苡仁加柿霜制成,可以作为日常生活食用,也能够在食用过程中治疗以肺脾阴虚劳为主的病症,作为阴虚亚健康的保健饮食。

重点推荐

作为冬日的最佳补品,还要向大家推荐一款既好吃又好做的山药养生粥——薯蓣粥,方法:取山药一斤,既可以切成片也可以切成小段,和凉水一起放入锅中,同时加米少许,放在炉子上熬煮,煮粥期间不停用筷子搅拌,半小时左后熬成粥即可。这一款养生粥不仅解馋止饿,还能够辅助治疗夜间阴虚盗汗,心律不齐,以及冬季干燥所致的喘与咳。

使用注意

在食用山药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苦恼,主要为加工去皮过程中,一旦手臂沾有山药中的黏液,就会引起手臂奇痒难止,这主要是因为山药中的黏液含有的皂角素和皂苷等成分所引起。为了避免这一苦恼,可以在去皮之前戴好橡胶手套,也可以把山药提前在沸水里煮一分钟或者是开水浸泡,使这一类物质失去活性。如果已经引起皮肤过敏,我们可以用温热的水来洗手,也可以倒醋酸局部搓在手上,因为醋酸也能破坏皂角素和皂苷的活性。如果醋洗一段时间还有痒的情况,可以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一类的止痒剂来对症处理。提示大家,出现手部瘙痒的症状,不要过分抓挠,也不要将手上的物质蹭到其他皮肤的部位。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