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慕思在东莞慕思睡眠产业园举办“慕思奇妙夜”开馆系列活动,宣告慕思睡眠博物馆(筹)正式开馆。这座博物馆汇聚慕思多年来积累的睡眠文化成果,它不仅是慕思向大众传达品牌积淀、输出品牌文化的绝佳窗口,更是一处传播科学睡眠知识、沉浸式体验优质睡眠的科普基地。
大咖碰撞,深度解读“六根睡眠文化”
在“慕思奇妙夜”开馆仪式环节,主持人蒋昌建与四位特约讲解员共同探讨睡眠话题,深度交流不同专业领域关于睡眠的真知灼见。
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在“慕思奇妙夜”现场
蒋昌建在活动现场分享关于人类睡眠发展史的思考。他认为,当今人们正努力为“想睡就能睡好”的生活形态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脑科学的研究进展,通过AI、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技术,以及包括智能家居辅助,睡眠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慕思睡眠博物馆正式启幕
在嘉宾对话环节,蒋昌建与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全国卫协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汪光亮、艺术体操世界冠军朱丹等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健康睡眠文化进行交流与解读。
慕思本身对睡眠文化深耕多年。慕思认为,睡眠问题是一个跨越许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具体表现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来自各个领域的大咖嘉宾,从呼吸与气味、色彩与光线、音乐与噪音、中医、脑科学、运动等不同角度探讨睡眠,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睡眠知识都与慕思“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睡眠文化一一对应、十分契合。
叩问睡眠:从追寻历史到造梦未来
本次“慕思奇妙夜”系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博物馆开馆仪式、首次沉浸式探馆、助眠晚宴、睡眠音乐会四个部分。通过这场睡眠文化活动的浸润,慕思希望大众能够更加重视睡眠质量,把睡眠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收获健康睡眠。
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是慕思睡眠博物馆(筹)的首次公开亮相。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包括“睡眠之问”“睡眠认知”“睡眠科学”“慕思·睡眠革命”“圆梦世界”“造梦未来”等六大篇章。
走进睡眠博物馆,游览者能够在“睡眠之问”中追溯睡眠历史。人类睡眠如何从“构木为巢”走向“寝卧有室”,中国寝具变迁史中的战国漆绘围子木床、清代红木榻等在文明发展中承载的睡眠文化意义,在这座博物馆都能得到解答。
(仿)清中期雕龙榉木拔步床模型
在“圆梦世界”篇章,游览者进入慕思量身定制的沉浸式睡眠空间,通过这里的装置,亲身体验智能时代的睡眠。一位参与活动的嘉宾表示,游览完这个睡眠博物馆才发现,原来睡一个好觉,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寝具舒适度、饮食习惯、就寝环境都能直观地影响睡眠结果。通过此次探访,学习了诸多科学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
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圆梦空间”
另外,已故篮球明星科比为慕思亲笔签名的太空树脂球床垫也作为馆内重点展品亮相。在慕思为科比量身定制的太空树脂球床垫上,他曾留下“Sleep Well,Dream Big”的签名。
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朱丹在科比签名床垫前
睡眠博物馆:慕思睡眠文化的沉淀与呈现
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对睡眠这一新兴科学有系统性地呈现与梳理,是慕思多年扎根睡眠科学研究、持续传播睡眠文化的结果。
慕思一直以“让人们睡得更好”为使命,在传播睡眠文化上久久为功:坚持11年在每年世界睡眠日发布睡眠白皮书,勾勒中国睡眠图景;多年举办全球睡眠文化之旅,发掘各地睡眠文化,吸取特色睡眠智慧;创设晚安电台、举办长城8小时睡眠音乐会、组织睡眠科普活动、发起“今晚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诸多创造性的形式,让健康睡眠理念惠及每个人。
通过睡眠文化传播,慕思呈现了缺觉时代的睡眠问题与智能时代的睡眠方案,为消费者解决睡眠问题,使定制化智能睡眠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长期的睡眠文化探索让慕思有足够多的内容支持睡眠博物馆的建设,将睡眠这个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议题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次慕思睡眠博物馆(筹)开馆活动,不仅是一场全方位的睡眠文化熏陶,也向公众清晰呈现了慕思睡眠产品的科学魅力。无论是代表硬科技的智能睡眠产品,还是彰显软实力的六根睡眠文化,都是慕思多年来深耕睡眠科技、执着睡眠科普、布道睡眠文化的心血结晶。未来,慕思仍将持续探索睡眠,让更多睡眠文化落地,让更多人好梦发生。
(责任编辑:陆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