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国货“高小猕”崛起,为农产品品牌化蹚出一条新路

2022-10-12 14:41: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提到猕猴桃,相信很多人对新西兰佳沛、美国都乐等国外大牌并不陌生。但近年来,伴随国货回潮,以贵州修文“高小猕”为代表的国产猕猴桃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好吃+不贵的高性价比,以及便捷的电商渠道,让以往高溢价的国外大牌水果面临巨大压力。

关于猕猴桃有个冷知识,别看它的别称“奇异果”是源自新西兰国鸟“奇异鸟”,其实它真正的故乡是在中国。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猕猴桃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消费者青睐进口猕猴桃的另一面,是作为猕猴桃故乡的中国本土,缺少足够影响力、竞争力的本土品牌,以至于消费者只能为国外品牌的高成本、高溢价埋单。

是国内的生长环境不适合猕猴桃吗?当然不是。比如贵州的修文县,修文92.6%土地富含硒元素,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十分适宜,作为“绿海猕乡”,其种植规模达16.7万亩。在市场竞争中敌不过那些洋品牌,本质上是因为品牌认知度不够,“有品类无品牌”。

不过国产猕猴桃的这种品牌羸弱的局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深度介入农业生产,让“国货”的品牌建设提速,像“修文猕猴桃”的牌子就越打越响,当地还涌现出了“7不够”、“采上果”、“米小猴”、“高小猕”等多个知名的企业品牌。

互联网电商对国产水果的赋能,首先体现在物流、供应链等基础层面,为果蔬等农特产品打通全国性的对接渠道,让藏在深山里的性价比好货,也能打开销路,卖往全国各地。

当然,要想从品类升级为品牌,这还远远不够。以“高小猕”为代表的水果国货崛起,更离不开京东等电商平台,和地方、农户联手在设计、营销、品牌包装上的发力,通过共建区域特色品牌,让品质好货实现品牌溢价和附加值的增值。

本质上,这是一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品,而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传统小农经济,有着典型的小而散、效率低的问题,这不利于品类到品牌的成长,也让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十分不足,农民赚不到多少利润。

现在,像猕猴桃等本土特色果蔬,有了标准化的供应链,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像前面提到的修文县,全县90%以上的猕猴桃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克服了小而散的难题,产业的规模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

对农产地而言,新锐国货品牌的崛起,带动农业生产增值,以及农民增收,让他们能更充分地分享到品质消费需求增长所释放的红利,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在需求侧,“高小猕”等品牌的逆袭,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进口水果把持中高端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以后,消费者不必再支付过高的进口溢价,口感俱佳的优质果蔬,降低了品质农货的消费门槛,带动消费进一步升级。

其实不仅仅是猕猴桃,在果蔬行业,“有品类无品牌”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现在“高小猕”等本土水果品牌崛起,说明在互联网电商的充分赋能下,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正在蹚出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闫冬)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傅洼村采煤沉陷修 ...

  • 江西省于都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国旗 ...

  •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食品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力量 ...

  • 首趟1200吨中欧泥炭班列抵达甘肃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