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被兼并不重要 活下来才最重要

2016-08-06 16:47:20 证券时报

不管市场多么看好Uber、滴滴的前景,但都改变不了一个现实,在中国,这两个加起来占据网约车市场份额90%的公司,到目前为止,都是个巨大的烧钱机器。

有人测算过,为了和本土对手滴滴出行争夺市场份额,Uber每年要为此投入10亿美元以上,其在中国市场的亏损额度已经达到20亿美元。而作为互联网初创公司,滴滴也毫不逊色,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是当下最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这样的花钱速度并不奇怪, 进入中国之前,Uber总部吸取了此前所有互联网巨头曾经的教训——过去每一个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无一例外都打不过本土竞争对手。为此Uber公司采取的一个对策就是,把中国区和其他地区拆开,而且拆分得非常彻底。譬如:两边团队分开,中国团队单独拥有持股权;Uber中国的投资人基本来自中国;运营团队来自中国,整个基本判断包括执行都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甚至极端到两边的退出机制也是各分各的市场。

所以,从一开始,Uber在中国的运营方式与滴滴如出一辙,都是通过补贴和奖励等形式鼓励私家车成为社会运力,并大力补贴乘客。当然疯狂扩张、海量补贴的代价就是大量花钱。当然这钱并没有白花,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他们真的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常说,衣食住行,前两者不消说,诞生了无数快消类的巨头,过去十年中国市场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天下,“行”一类除了容纳大众、丰田这样的大鳄以及周边配件产业之外,还能诞生出这样的市场,着实让人感叹。据说Uber的创始人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又叫不到出租车,于是萌生了开发打车软件的念头。这个想法在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变成了利润,唯独是在中国,进退维谷。

有人分析,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其他所有的区域市场都可以装到同一个商业运营的范畴,但是中国确实装不进去。装不进去有很多原因,比如说他们都拥有共同的财务投资人,但最大的原因是,一旦Uber的价格上升,他的对手一定不会跟着提价,这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独特的竞争条件,竞争对手一定会借此机会抢夺市场份额,这就是中国市场最大特殊性,很多市场参与者是非理性的,在发展壮大阶段,利润不是其终极目标,市场份额才是。这在国外可能难以想象,但中国市场就是如此,并且得到了投资者的默许,就像京东逼走了新蛋。

但是,当两家公司都有雄厚的财务支持以及占据市场的雄心时,这场拉锯战就变得过于惨烈,不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造成了整个市场的畸形。

很简单,网约车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三方市场:司机、乘客、以及滴滴、Uber为代表的平台。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平台补贴高,造成了司机开车基本不挣钱,油钱和收入基本打平,但胜在奖励高,大家眼巴巴盼的都是奖励。但是奖励不是随随便便拿到,比如Uber都设立奖励门槛,总体成单率要达到65%以上,有时候是58%,有时候是70%;此外还要评分,总分5分评分要在4.75以上才有奖励,但一个差评,可能司机辛辛苦苦跑了一周最后一分奖励都没有,做了雷锋。乘客不高兴会给差评,拼车耽误时间也会给差评,平台靠奖励提升服务质量无可厚非,但是当司机所有的收入来源都寄托奖励时,这无疑是个不和谐的状态。但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平台公司明知不可为,也不得不为之。

这就像是进入囚徒困境,打破僵局的唯一的办法是囚徒之间信息互通,相互透明;而滴滴和Uber握手言和,得益于Uber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决策体系,谁兼并谁不重要,活下来才最重要。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