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理财>>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求稳 超7成买理财花费超去年盈利

2016-07-25 15:49:53 法制晚报

今年千余家公司购买相关产品

超7成公司花费超去年盈利

业内认为企业更应关注主营业务

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似乎成为上市公司的新风潮,以此挣钱的公司屡见不鲜。今年已过大半,《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仅目前购买理财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就紧追去年全年,远超去年同期。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过百亿,如果按照年化收益3%-5%计算,仅需三个月就可轻松入账上亿元的理财收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较为稳妥的方式,但更应专注将盈利投入主营业务,而不仅仅为了稳妥。

数据 今年已有千余家上市公司买理财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086家,实际购买理财产品次数达14639次,即平均每家公司购买13次,累计交易金额高达11802亿元。去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全年才1162家。

定向增发是目前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手段,意思是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募得资金通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补充资金、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有3成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过定向增发,其中129家公司定向增发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

超7成公司买理财花费超去年盈利

统计发现,盈利的上市公司更爱买理财,数据显示,在今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去年盈利的超9成。在盈利的这些公司中,有7成多的公司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超过去年全年收入,其中以超出去年净收入1至5倍的金额买理财的公司最多,占比超4成。

从金额看,今年以来,17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超百亿,比如苏宁云商购买金额为485.62亿元,中国建筑购买金额为460.17亿元。

从购买的金融产品来看,购买理财产品的交易占9成多,其余的是购买信托产品和其他产品。从理财产品来看,银行与券商推出的短期低风险型理财产品最受青睐,年收益率大多都在3%—5%之间。大多数公司偏向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委托期在3个月以内的占7成。

当然,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十分可观。以苏宁云商为例,如果买3%年化收益的理财,那么3个月收益就可近4亿元。

业内分析

企业求稳妥 融资理财或“钱景”不佳

大同证券分析师张诚表示,今年上市公司购入理财的情况越来越多,远超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是“牛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钱会利用股市的赚钱效应投入基金或者股票中博取更高利润的回报。今年股市低迷,基金走势不平稳,上市公司就将钱转入更为稳妥保险的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稍低,但是在熊市大环境下,此种方式赚钱更为稳妥。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是正常的财务管理,可以保障短期流动性。但是通过定增融资购买理财,通过这种方式理财的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前景或许不如理财。”张诚表示,此类企业需投资者特别注意,或许所属的整个行业或者其自身未来的发展“钱景”并不乐观,需要长期观望。张诚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更专注于用盈利得来的钱投入主营业务,多投入研发,而不是赚钱就购买理财产品求稳妥。(记者 蒲长廷 谢家乐)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