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未来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聚焦自主创新
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 朱祝何
中国企业界精英、知名专家学者、相关协会负责人、资深媒体人等齐聚一堂,探讨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
7月23日,旨在打造制造业版“达沃斯论坛”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主题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主创新”。
论坛上,质量品牌成为讨论关键词,屡次被提及。而围绕制造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论,也悄然发生。
质量品牌是中国制造“生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指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核心的关键性技术。他认为中国制造“四基”面临严峻挑战: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原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基础工艺缺乏广泛应用,基础技术支持没有保障。
针对上述问题,柳百成强调只有协同才能创新,提出“要发挥产学研用积极性,组织联盟,分工合作”。
(图为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现场。)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攀升,但产品档次不高,品牌不强,高精尖产品不强等情况依然存在。”在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看来,发展中国制造,质量品牌是生力军。中国制造业要再上一层楼,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突出以质取胜,精益求精,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引领发展的长远战略,推动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以2013年为例,中国商品有近80%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甚至是65%。”国务院参事张纲指出,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质量创新:质量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基础建设创新、质量文化创新与工匠精神培育。
(图为现场嘉宾携手发布“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宣言”。)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李平说,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新出台的政策,在创新发展上主动作为,一是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二是要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打造中国品牌。
以机械工业为例,破解大而不强问题,急需实施创新战略。发展高端装备,加快建立自主创新产业体系,重点攻克300兆瓦F级燃气装机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实施先进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数字诊疗、智能融机、装备等创新工程。
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针对制造产业链,究竟怎么做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金玉分享了三点建议:共性技术公标化,竞争技术团标化,核心技术企标化。例如,企业花了大量投资,费了很大工夫创新了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做企业标准,用知识产权把它保护起来,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造的未来:专业化VS多元化
演讲一开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就亮出了手中的格力手机2代:“大家讲手机是红海,格力为什么还要去做?我认为有红海是因为你没有技术,你没有创新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无论在哪个领域,你都是红海”。
(图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演讲。)
董明珠认为,未来5年是智能化的黄金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格力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底气,国家才有尊严。而格力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也恰恰是因为自主创新,带来技术的延伸,从而进入多元化。
据了解,多年来,格力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众多的技术突破,引领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在“技术相关多元化”(如空调技术、模具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业态相关多元化”(如智能家居、工业制品、智能装备),从而使格力跨入了特色鲜明的“相关多元化”时代,培育出如大松、晶弘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个品牌。
对于中国造的未来,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二是集中火力炸碉堡。
对此,在论坛的首轮高峰对话环节中,围绕“中国造的未来:专业化VS多元化”这一议题,数位大佬级嘉宾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
(图为现场嘉宾围绕“中国造的未来:专业化VS多元化”主题展开高峰对话。)
在观点碰撞中,中国制造标杆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结合格力电器多年来的自主创新实践及经验,为“中国造”的未来提供了“格力样本”,董明珠指出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仅仅靠合资变为百年企业是不可能的,格力电器通过厚积薄发、另辟蹊径,走出了第三条路--“相关多元化”,这一发展模式获得了嘉宾们的高度认可与点赞,并将相关议题引入深处。
近年来,在创新发展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靠自主创新谋发展;二是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
哈尔滨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指出:多元化应该是世界上很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基础是专业化,专业化发展好了,把自己有资源、有技术人才做好了,才能去做多元化。
而这正是格力电器的发展路径。据介绍,多年来,格力电器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了众多的技术突破,引领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在坚守“工业精神”之时,近年来,格力还相继布局工业装备、机器人、高端模具等领域,在家电主业之外,厚积薄发,开辟了“多条跑道”。
对于格力目前的多元化,董明珠指出:“我们企业能够拥有核心技术,而且拥有创造能力的时候,我应该把它极大化,而且社会化,不仅是为我自己服务,也要和世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