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所在地社区医院想接种疫苗,却发现不少类型的疫苗都出现了短缺。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山东疫苗事件后,国家对第二类疫苗的供货渠道做出调整,但是,相应的平台建设还没有完成,导致很多地方疫苗库存告急。央广记者周益帆进行了报道:
魏女士的孩子刚满两个月,到了该服用脊髓糖丸疫苗的时候:“就是脊髓灰那个叫什么病,就去我们社区的门诊,当时的医生就说现在没有那个糖丸,糖丸正在退市。”
不得已,她想给自己的孩子自费注射二类的五联疫苗:
魏女士:“就是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打五联,就是好几种疫苗混在一起打的那种,然后他说现在五联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我们孩子这个月龄的小婴儿的针什么都没有。”
魏女士的遭遇不是个案。在安徽、江苏、深圳等不少地方,近一两个月都出现了疫苗短缺的情况,其中主要表现为自费的二类疫苗短缺。记者此前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河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
记者:“市里头什么时候才能再打狂犬病疫苗啊?”
河北省疾控中心:“这个不好说,我们比你们还着急。你看看其他地市还有没有吧!”
记者:“我得从市里跑几十公里去打?”
河北省疾控中心:“这位同志,我跟你说,你跑几十公里能找到疫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就是这种状况。”
手足口病疫苗也处于同样境地。每年的6到8月,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但是,根据媒体报道,尽管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及北京科兴生物公司两家机构,于今年3月及5月分别上市相应疫苗之后,市面上仍然难寻踪影。
北京科兴生物公司政府事务兼公共市场总监殷小梅说:“我们五月份上市了九十万只,但是,目前发出去的省市只有两三个。”
山东疫苗事件之后,《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对外公布。其中,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采购和运输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采购,将和免费的一类疫苗一样,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药品批发企业将不能再经营二类疫苗。但至今,各地平台使用和建设的进度并不一样。
平台建不好,也就意味着疫苗进不到货,只能消耗以前的库存。
连云港市海州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卞光琳说,现在是省统一采购,平台建好之后,就直接在他的平台采购,现在平台没建好,他们就没有地方采购。
运输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今后,疫苗生产企业要直接向县级疾控配送二类疫苗,或委托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的企业配送。殷小梅说,相对于疫苗的需求量来说,能够达到配送能力的公司少之又少:
殷小梅:“原来的形式基本上是我们发到省站,省疾病预防中心,可能是说我们运到省,工作就完了,但是现在要求我们运到县,全国有2863个县,都要求疫苗企业直接配送到,这个的配送能力的要求就很大,疫苗企业基本上是自己不具备直接冷链配送的能力。目前,没有一个公司具备全国配送的能力。”
实际上,减少流通环节、重塑供应渠道,对于保障疫苗安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当下,如何加紧采购平台和物流体系的建设,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殷小梅:“偏远的地方招投标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去,因为我们的配送能力达不到。像这种我们物流现在配送不到的西部的也好,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还是要发挥我们省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这种已经配备好的这种一类疫苗或者我们说的免规划疫苗的那个体系的作用。他们从疫苗的采购,到配送,再到接种,已经有一个完整的链条,将他们现有的配送和仓储能力调动起来,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做出点评:疫苗采购平台建设刻不容缓,市场需求经不起等待。
吴永强:山东疫苗事件爆发之后,让我们再度审视和反思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全国性的震动,国际也关注,在于,它不仅仅涉案金额大,波及人口多,跨度时间长,更重要的是危害到民众的健康。食药安全,公共医药卫生关系到每一个社会主体,不会因为位高权重或者是财大气粗而有所例外。这就使得这个领域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够掉以轻心,要以最为严密、最高重视程度、最为周全的考量来对待这个问题。这个事件也促使我们在疫苗管理、流通领域出现一些积极的调整和变化。比如二类疫苗将和免费的一类疫苗一样全部纳入省一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这样做,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像原本不属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采购的二类疫苗纳入进来,有利于统筹调配相关的资源,在保障供应或者是价格降低,甚至在加快流通环节等各方面都会带来一些促进作用。
但是二类疫苗出现短缺的现状,暴露出我们在过渡阶段或者在应对方面所出现的一些短板和存在的问题,这也折射出较长时期以来,我们的疫苗包括其他类医药产品在管理上存在一些短板或者问题。这种短板和问题,一方面,现在我们相关的医药产业政策的指引能力还不够全面,不够精准,也不够到位。政策相当于一个指挥棒,政策指引到哪,相关的资源调配都会汇集到哪。第二个方面,也反映出相关的生产厂商,比如药厂在生产方面的欠缺考虑,当然作为药企,它更多的是要考虑生产成本、生产周期、流通环节、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医院层面,是不是能够将一线的这些具体需求,最快捷的反映到医药管理部门,为他们决策提供参考,反映到药品生产环节,为他们的生产流通提供数据,从而对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指引和生产指引,这方面也是值得加强的。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大数据。当前信息的采集而言,在医药这一块,一些患者的用药需求、库存多少、增长趋势等这些信息其实并不是很难采集得到。这个信息汇总之后,再第一时间上升到政策的指导监管、决策部门,并且形成政策的指引和反馈,同时传递到药企的生产环节,也可以实现无缝链接。如果那样,就不会出现药品短缺、不足的尴尬,也不会出现因为库存积压过多的弊端。这样看来,我们每天喊在口头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模式,在实践中远还没有运用到位,而所谓的大数据运用、互联网思维其实也并不是多么高技术水准的一个事情,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医药监管的具体职能部门在相关方面可能确实需要打一些板子了,管理水平也确实有待提升。